正文 第十九章 聚英樓眾豪傑歸心(2 / 2)

關羽就稍微想得多了一點。關羽本來就不是豪門出身,又浪跡江湖多年,對朝廷的中官當道,官府對百姓的橫征暴斂很是反感,而且自己又身招通緝,也不可能投靠官府。但是聽劉明話裏暗藏大誌,自幼受的忠義教育令他有點不安。但轉念又一想:自己從未領過朝廷的俸祿,對朝廷又何來的忠,而且朝廷無道在先,後自己除惡反招通緝,自己對朝廷的義又從何談起。反倒是劉明對自己,先是不怪罪自己的魯莽,後又對自己禮賢下士,誠懇相邀,好意收留,而且今天的酒席可不便宜,光是這三瓶茅台就得六千兩黃金,劉明對自己可謂是有義在先!再說了自己請劉明收留,他也答應了,今後自己吃劉明的飯,花劉明的錢,這個忠也是要對劉明講的。又想到劉明素有仁義之名,又是漢室的宗親即使相當皇帝也沒什麼了不起,不過是兄弟之掙而已,自己到時候到要對劉明講個忠義了。如此說來有大誌到是比沒大誌強太多了,最少自己跟著他也有個奔頭。想通了這些環節,關羽也是高興異常,歡欣鼓舞。

眾人介紹已畢,開始了邊吃邊聊,由於眾人基本上已是統一了思想,所以相談甚歡。酒席宴上楊軍和臧霸那是把劉明一通猛吹,又隱約說劉名素有大誌,誌向非凡,又是漢室宗親,家財千萬,不可計算。且舉劉明救饑民於水火,仁心蓋世;造紙張,傳孔孟,公德萬世;修道路,造福相鄰,義名遠揚。劉明在旁邊有的聽得明白,有的聽不明白,隻好不住的謙讓,還不時得誇獎張飛和關羽。張飛和關羽也高興非凡,不住得對劉明表示佩服,大有知音之感。而且劉明還發現了點趣事,那就是關羽和臧霸由於出身相似,又都是身招通緝,同時又都義氣為先的人所以相談大為投機;而張飛對楊軍的態度就有點怪,好似麵對師長一般唯唯諾諾恭敬非凡。可是不論關羽和張飛如何得與楊軍、臧霸歡談都好像缺少認同感,到是關張二人對互相,對自己大有知己之感,言語誠懇,情深意重。

大夥喝得高興之時,張飛突然興起對著劉明、關羽說道:“你我三人,武藝相當,言語投機,誌向相同,不如結為兄弟,今後也好朝夕相處,齊心協力,共圖大事。”

楊軍、臧霸在一旁聽了連聲起哄叫好。楊軍是什麼人?那是拔根睫毛當哨吹,除了不會上樹比猴都精得人物,見劉明竟舍得拿出最後三瓶茅台出來請關張,那還猜不到劉明的心思,畢竟是六千兩黃金得好酒,大手筆呀!再說了,楊軍本人也認為關張二人勇不可擋,如果劉明以後一展大誌之時畢是好的助力,同時也對劉明重英雄輕財箔大為欣賞。現在聽張飛自動提出了結拜得要求,如此難得的拉攏關張的良機,如何能夠錯過,自是大力促成。其實楊軍還真是猜錯劉明了,劉明請關張喝酒不過就是因為久聞關張的大名,心情激動罷了,說實話現代人有幾個要是見了猛張飛,關帝爺還不激動的,那他也可以算得上喜怒不行於色的政治家了,劉明顯然現在還不是。至於拿茅台不過就是在現代喝慣了,雖然古代沒有,其中一瓶還賣了很多錢,可是劉明的潛意識當中還是沒拿它當回事,最多有點想關張二人日後發達了,照顧點自己的意思。

關羽聽了也很高興,忙點頭應允。關羽一是正在酒勁的興頭上;二是張飛、劉明確實與自己武藝相當,言語投機,大有知音之感,尤其是劉明不管是武藝還是言談更有深不可測的感覺;最後不管是劉明還是張飛都是不一般的人,劉明是漢室宗親,家財不可計數,張飛也是家道殷實,頗有莊田,自己與它二人結拜那顯然是高攀了,自己哪能不識抬舉。

劉明更別說了,能與關張結拜那是求之不得,要知道關張可是曆史上有名的講義氣的人,二人本身又有萬夫不擋之勇,今後不管怎麼說都是自己沾光呀。連忙同意。

楊軍在旁邊見三人都樂意結拜,忙見縫插針地說:“我莊後麵有一梅圓,昨日花開,似報今日之喜,不如你等三人明日於園中祭告天地,表明心誌,結為兄弟,也可傳下一段佳話。

眾人欣然叫好。至此關係是又近一層。眾人吃的盡興,這一頓足足吃吃了三個時辰,一直到掌燈時分方才罷了。關張是拿茅台和高粱酒當普通的水酒喝了,楊軍和臧霸雖知高粱酒酒性甘烈,但今天喝得茅台可就最後三瓶了,不多喝點以後也就沒有了,而且高興劉明又添倆員虎將,並且和關張談的投機,也就敞開了喝。最後大夥都是爛醉如泥,隻有劉明知道酒性,而且在現代喝慣了,酒量也是不小,而且心理有事沒有放開喝,還保持清醒。劉明看大夥都倒下了,叫人把眾人送到房裏休息,單單留下楊軍讓人搬回自己宅中的議事廳灌醒酒湯,自己也洗了把臉,喝了醒酒湯,坐在議事廳的太師椅上,品著茶等楊軍醒來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