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三十章 劉明諸葛初交鋒(1 / 3)

百多人的大雄寶殿上,鴉雀無聲。出乎所有群臣意料之外的是,諸葛亮和劉明見麵之後,雙方都沒有說話。隻是那麼平靜的互相看著。

這種靜靜的觀看,直讓的那些滿懷期待的群臣,各個都心急不得。

境界淺的,無不暗自尋思:這算是怎麼回事?幹瞪眼能起到什麼效果?

而那些半吊子的,則無不臆測:高!實在是高!難道這就是無聲勝有聲的舌辯最高境界?

而那些高明之士,則從諸葛亮那越來越明亮的眼睛,越來越旺盛鬥誌,似乎意會到了什麼。

而隻有郭嘉、賈詡等人,才無不從心裏佩服劉明的高超:主公真是高啊。利用兩天功夫,用數十人的勸說,既讓那諸葛亮被動的全麵了解了幽州情況,又激發了諸葛亮的鬥誌。如今諸葛亮既然有了好勝之心,必然不再是那麼死水一潭。這勸說起來,也就容易了許多。主公果然不愧是足智多謀之人。

而郭嘉他們所想的,那諸葛亮更是明白無比。那諸葛亮雖然軍事戰術層次稍微差點,可那諸葛亮的政治敏感度,那絕對的一流,幾十人的輪流勸說,當然明擺著就是劉明惦著收降他諸葛亮。諸葛亮哪有不明白的?

隻是諸葛亮明白歸明白,可諸葛亮卻也認為是他得一個機會。

當然了,這絕對不是諸葛亮有意借此時機,順水推舟,就那麼投降了劉明,落個富貴。那諸葛亮有大誌,更有大品,忠臣不仕二主,那已經在諸葛亮腦子裏生根了。諸葛亮被俘這麼些日子,一心求死的行動,那就足以證明諸葛亮的忠君思想有多麼嚴重。這要是一般人,有過一次尋死的行為,被人攔下來,那可就沒有再次尋死的勇氣了。

諸葛亮看重的機會,卻是與劉明今天的辯論。那諸葛亮在之前幾十人的勸說當中,大展才能,把那些人說的啞口無言。不管那些人最後是怎麼想的。諸葛亮的那些言論,都會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隻要諸葛亮在今天再把劉明以及劉明手下的那些頂級謀士說倒。那他諸葛亮的思想就是正確的。必然會有人繼承他諸葛亮的思想,為百姓出頭,隻要劉明百年之後,這天下最終還會回到既定的軌道上。

故此,諸葛亮看著劉明,那鬥誌是越來越昂揚。諸葛亮暗暗冷笑:劉明啊。劉明。難道你以為派幾十人勸說與我,就能改變我的觀點,激發我的鬥誌,讓我有活下去的念頭?太小看我諸葛亮了。今天我定要揭穿你的偽善,使天下人明白你的真麵目。定要說得你我話可辨,隻能殺了我,全我忠義。

當然了,雖然諸葛亮是這麼想的,可這裏卻也難免有些好勝的成分在內。那諸葛亮自比管樂,對自身的評價和期待,那都是相當高的。而且,諸葛亮也確實有一定的才華。如此一來,諸葛亮此次被俘,那對諸葛亮的打擊可是太大了。而於劉明論辯,卻有可能讓諸葛亮證明雖然在戰術和戰略上都輸了,但,輸人不輸路。他諸葛亮隻是輸在非逢其時,可他諸葛亮本身的眼光和謀略,那卻是不輸給任何人的。

故此,諸葛亮的鬥誌才會越來越旺,一心想等著劉明開口,好抓住劉明言辭的漏洞,徹底駁倒劉明。就連劉明的不語,也被諸葛亮認為是劉明在故作姿態,與他諸葛亮比涵養呢。所以,諸葛亮也是不說話。反正是劉明把他諸葛亮叫上殿來得,那劉明不可能一句不說,就又把他諸葛亮送回去。若是如此,也是顯得他劉明無能,照樣成全他諸葛亮。

隻可惜。諸葛亮的這番想法,以及郭嘉、賈詡等人的猜測,對於劉明來說,那卻完全不挨邊。劉明從頭至尾,從來沒想過這些手段。

劉明不想殺諸葛亮,隻是因為劉明原先是個戲迷,而戲曲中諸葛亮的角色,那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還都是正麵角色,這就難免會影響劉明。這就像劉明剛剛得知諸葛亮出世那會兒,會感到很大的威脅一樣。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不是那麼好消除的。即使劉明來到這個時代這麼長時間了,早就知道那些戲曲角色,乃至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中的水分都是大大。可劉明還是難免會想到,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早在羅貫中之前,那諸葛亮就最少傳名好幾百年了,巴蜀一帶,立武侯祠的,不計其數。那諸葛亮豈能沒有一點惠民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