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三十四回 天下一統(大結局)(3 / 3)

劉明直接派使者,前往江南和夷州,招降孫權和劉備。既然曹操這場仗都省了,那孫權和劉備,能不打,自然也就不打了。

可誰成想。那孫權倒是在諸葛亮和周瑜都沒有了情況下,得知曹操歸降,西川也丟了後,很是痛快地聽從了張昭等人的勸說,歸降了。可那占領夷州彈丸之地的劉備,竟然妄想憑借地利,成為藩王,割據一方。

這當時讓劉明極為惱火。夷州乃我華夏領土,這劉備在如今就妄想獨立分割出去,這還了得!尤其是劉備本與趙雲又深仇。劉明好心看在百姓的麵子上,給劉備留一條活路。這劉備竟然還不識時務。這就更讓劉明氣憤了。

劉明當即傳令甘寧協同周瑜收編江南之後,討伐劉備。同時,調趙雲前往甘寧、周瑜那裏,與甘寧、周瑜共同出軍夷州,討伐劉備。給趙雲一個報仇的機會。

那劉備占據夷州之後,沿岸廣立壁壘,遍布發石車,再加上那夷州的特殊地理環境,一般的船隻,那還真靠攏不得,為了得到這麼一個不毛之地,化費過多的兵力,那絕對是得不償失。這也是劉備敢於和劉明叫板的主要原因所在。

畢竟劉備在劉明那裏有過前科。而且與劉明的愛將趙雲又有死仇。那劉備但得有一線生機,又怎麼會投降劉明。那不是自投羅網。以後天下安穩了,不是讓人隨便找個因由就收拾了。

然而,老天不作美。劉備的這番心願,也就讓劉備多喘息了幾時。甘寧和周瑜收編了江南水軍之後,其水軍兵力已達到了三十餘萬。而且,那些江南的戰船,也彌補了甘寧水軍船隊不足。

如今,劉明的手下的水軍,既有主力戰艦,又有眾多的數量,那豈是劉備那點水軍家底可以對抗的?

尤其是,甘寧與周瑜水軍進攻時,又恰逢海水暴漲,甘寧的鐵甲艦,直接就衝到了岸上,那些沿岸的發石車,對於甘寧的鐵甲艦,根本沒有太多的危害。

而等甘寧得水軍上了岸,那就更沒擋了,周瑜攜其水軍,也後續而上。那趙雲上岸之後,更是衝到了前麵。劉備苦心經營多年的防禦,彈指間,化為烏有。

劉備、於吉盡皆授首。倒是那太史慈,早在護送劉備來到夷州的時候,就因負傷在身,兼之水土不服,缺少藥物。早就病故了,卻也免得此時落敗。

而趙雲、甘寧、周瑜等人打下夷州之後,天下終得一統。劉明再次大行封賞。除原有官員盡皆封賞之外。曹操與孫權,更是分別被奉為平陽公與鼎新公。

隻是,曹操在被劉明冊封後,隨著劉明對曹操的敲打,以及曹操對劉明政策的了解。曹操的反叛之心,被壓到了最低點。那幽州的軍區輪換製度,以軍政分隔製度,還有那官員受民監管製度,讓曹操有力無處使。

軍區輪換,兵丁以營為單位。他曹操就是能聯絡一幫大將,那也沒有多少用處。而那些營級的將領又實在是太多了,即使掌控了百十個,那也沒有多少人。動搖不了劉明的根本,反倒因為人多嘴雜,露了風聲。引來禍患。

而為政,軍政分隔,沒有兵權為基礎。政治上再厲害,那也是空中樓閣,人家隨隨便便就收回去了。尤其是那民眾對官員的監管,那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滿得了別人,如何瞞得了直接受害的百姓?有哪些報紙為喉舌,一舉一動,那劉明都能知道一清二楚,那還能動換什麼?

曹操那個服氣啊:就憑著劉明的這番機製,隻要劉明的後代不是喪心病狂的瘋子,那就絕不會有什麼問題。可人家劉明選拔後任者,那叫一個講究透明度的。隻要到歲數了。都可以報名競爭。而通過那種文明競爭出來的,又沒有過什麼精神壓力的繼承者,又怎麼可能出現喪心病狂之輩。

不過,這也讓曹操與諸葛亮在王允和楊軍首任離休後,入主龍圖閣,成為兩大閣老,輔助荀彧。成為了一生的政敵和政治夥伴。而司馬懿和龐統也在曹操和諸葛亮的兩大陣營中,以政治為舞台,奮鬥了一生。

隻不過,雖然他們對百姓的貢獻都不小。可在名望上,終究還是比不過張魯與山海大師。奉劉明之命,一生致力於文化輸出的張魯和山海大師,那不隻是炎黃的百姓對其尊崇不已。世界各地的教民,那更是不計其數。

張魯和山海大師,不僅把炎黃的文化傳播到了世界,使世界在無可擋得炎黃文化下,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圈,使漢語成了世界的標準語。更是暗中把炎黃的眼睛,帶到了世界各處。使劉明的千葉與宗教團實現了對世界的暗中監控。總能把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而在劉明的政策傾斜下,文化輸出一直保持著以宗教、詩歌,藝術,醫術等民生為主。而一切,戰爭,機關,格物,數學,化工等一律限製輸出。這也極大的安定了世界各族的和平與戰爭。

不過,這些還都不算什麼,最主要的就是劉明創立的那個文淵閣,時刻反映著民聲,促使著為其服務的龍圖閣,不斷的與時具進。不斷的製造新血,帶來活力。

使世界隨著劉明建立的王朝崛起,走向了一個穩定發展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