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緊急通報的時候,潘文、雇傭軍雜牌軍團和負責左翼星區反占領戰的聯軍部隊正在K5收拾殘局。
也許覺得這支艦隊往回趕少說要八九個小時才能接近K11東線,西線指揮部沒有隨緊急通報發出召回指令,反而給了前方指揮官更大的自由行動權,以解除後顧之憂。
可惜雖然有了行動自由權,聯軍指揮官的大公無私還是讓眾人很無語。
借口K11戰況緊急,聯軍指揮官配合指揮部,將左翼星區的一類偵察艦進行調撥,隻留下最低限度偵察、聯絡所需。
沒有足夠的一類偵察艦,大集團行動的各種問題都會更為凸顯,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協調艦隊本身的偵察小隊,同時整個艦隊也需要承擔更大的戰鬥風險。
聯軍指揮官作出決定,按照雇傭軍的性子,本該一拍兩散的,不過現場有些小狀況,讓他們暫時沒能把精力放在鬥嘴上。
托某艘幸運的一類偵察艦的福,K5居民星奪回戰的艦隊損失控製在較低的程度,雇傭軍忙的倒不是蟲子,而是精華。
當時趁著蟲群正麵主群出現空洞,潘文命令連續將所有臨時調運到鑽石號的反活體武器正式版原型投放出去近九成。
蟲群的對支援武器攔截體係和人類截然不同,主要通過投送海量能量級中等的等離子束或者叫等離子彈執行攔截,追求的並非精度而是密度。
可惜專門提供高密度攔截能力的大蟲子在中遠距離的打擊能力幾乎能忽略不計,這種攔截體係的缺陷就是分工過於明確,麵對人類艦隊必須有一定的陣線結構,當這個陣線結構被咬下個足以提供支援武器突防的空間時,某個部分就會顯得特別脆弱。
於是,攜帶者試驗各種編碼波的導彈展開推進式爆破後,隻製造了剩餘蟲群總量約2%的損傷,卻在現場留下了超過六千顆大小不一的精華!
到底是其中哪幾種信息模式在其中發揮作用,還需要搜集現場信息,配合艦隊搜集到的數據,回BU計劃做進一步分析。然而現場卻因這數千顆精華的出現被引爆。
也不知是不是魔王或高階蟲子指揮官在一類偵察艦的湮滅或反活體武器攻擊中跪了,亦或是放棄了抵抗,之後的戰鬥基本就圍繞著精華掉落點附近執行的爭奪戰。
在此前的戰鬥人們對精華大多數認識不足,可是上回武器測試後,BU計劃中心一直在公布相關研究進展,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精華到底有多值錢。
簡單概論,精華相當於聚變能源核心,卻擁有比正常裝置更輕質、安全、小型的優點,十分適合替代各種中型戰艦的副引擎,為艦船的非航行作業、生活提供更安全、保養維護費用更低的能源。
說道替代副引擎,就不得不提一下,現有的輕量護衛艦約有三分之一的副引擎都不是引擎,而是核裂變電池。
對比無法搭載在中型戰艦中的艦載核聚變係統,裂變電池的體積非常小,使用中無需其他設備配合即可完成能源輸出,壽命臨近時也是通過專用通道整體更換,運行期間基本不用人力。而相比正常的副引擎係統,體積並沒有優勢的裂變電池,卻有著經濟實惠的長期使用優勢。
可惜裂變電池即使優點再多,也無法比擬它最嚴重的隱患——艦船核心部位遭受重創時會直接導致全艦成員直接、間接存活率明顯下降。完全違背“艦船沉沒時保住大多數乘員生命”的艦船安全策略,讓這東西始終沒辦法占領中型戰艦市場的大頭。
總之,替換戰艦副引擎體係,絕對是比銷售到居民星作為聚變能源更有利可圖的產業,精華的估值自然也水漲船高。BU計劃公布信息後,外界估計一枚最小的蟲子精華,就值一百星幣,經過改造後能為輕型護衛艦提供三到四年不間斷內部生活所需;大戰蟲精華更是估價到八千星幣,足以為重型護衛艦提供一世代延長(總時程約六十年)全壽命非航行需求,並為主引擎分攤少量武器係統壓力。
一艘重型護衛艦都才兩三萬星幣,分到副引擎最多要個五六百星幣,一顆精華賣上八千星幣有人要?
賬不是這麼算的,未來的精華型副引擎一萬星幣加上點周邊,就是六十年的全壽命費用,甚至因為整體能源的充足,可以使用功率稍低但技術更為成熟安全的主引擎。而一台重型護衛艦的常規副引擎,在六十年周期中無需戰鬥,有半數時間在航行,就要消費五千星幣以上的副引擎專用燃料,還需要兩到四個人員費用,船員六十年至少要簽署十二次合約,哪怕最普通的船員簽約金加薪水同樣會超過三千星幣。
其實未來大戰蟲精華的使用,輕型巡星艦才是最受傷的,現有輕型巡星艦有搭載聚變係統的也略嫌功率不足,重型護衛艦隨著技術發展也在承擔越來越多的巡防與戰鬥任務,輕型巡星艦就有些定位高不成低不就的,等精華工業化使用,說不定就會取消掉這個級別或是單純作為載機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