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戰爭(七)(2 / 3)

改變行動方向,還要追溯到K11的戰事,K11西線指揮部召回了大部分一類偵察艦,未來幾個小時中,艦隊最多隻有三到四艘一類偵察艦可以直接對戰鬥進行自毀支持。以此刻的艦隊規模,三到四艘一類偵察艦,隻能完成一次“強製開門”的動作,然而一類偵察艦在任務行動模式(跳躍後不靜止)中本就有概率撞擊天體,幾乎沒有容錯率,所以行動方案必須更謹慎,盡量在進入K6的過程中不用到一類偵察艦“開門”。

雖然根據之前一類偵察艦係統提供的情報,K1-K4地區的蟲群規模都偏低,行動中艦隊也沒急於求CD是整個艦隊跳到某地對可監測的蟲群執行清洗,並完成對蟲群感染行星的破壞。

聯合艦隊在該作戰階段,多少都有點消極,這種消極並非故意不執行指令,而是帝國軍與聯邦軍的執行同步率下降。比如幾艘艦攻擊某個巨型生產蟲目標,若沒有足夠的同步率,消滅同樣擁有護盾的巨型生產蟲說不定就要投入兩三倍的力量。

但即使明明知道聯軍在打魚,潘文還是幫忙擋住雇傭軍的壓力,在K1-K4的行動中隻讓聯軍執行邊緣任務,雜牌軍自己承擔主攻。

在潘文看來,聯軍畢竟隻是普通的NPC部隊,看起來裝備不差,或者也有幾個不錯的指揮官,長時間整體抗壓能力卻不能與雇傭軍或海盜的小股精銳部隊類比。所以趁條件允許,他協調各方,默許的給聯軍一定時間調整,以更好的狀態迎接K6的攻防。

一路拿下K1-K4地區,總耗時達到二十七小時。

超過一天的時間,K11也經曆了嚴厲的第二輪戰火洗禮。

蟲群出乎意料的不知從何處弄出超過五百艘人類戰艦,這些戰艦的加入使蟲群的軍事結構更為複雜而更難對付,配合投入量隨時間推進越來越多的超量蟲群,蟲子硬頂著一類偵察艦數次的反回自毀,把東部防線正麵打殘了!

還好帝國和聯邦反應夠快夠強硬,在短時間內強製征用國內及MR242-MR243-K11航道,及時讓一批一類偵察艦以任務行動模式投入戰場。

雖不是戰艦,新批次的一類偵察艦還是再次控製住了蟲群對K11的單位時間投送量,給各方輸送武力、物資提供了緩衝時間。

K11撐到現在,東線指揮部也許仍然保不住,但是隻要蟲群不投入更離奇的力量,這波應該是拿不下K11。

K6有大群蟲子不錯,然而當雜牌軍加聯軍艦隊開始清理K1-K4,這批蟲子就算廢掉了,它們一旦動起來,立刻就會解放K7、K8的守軍。他們無需執行防守,隻要配合聯軍部隊,龐大的力量能在兩三個小時內對K6所有可感染行星完成摧毀,接下來回去接西線的防禦釋放全部聯軍戰力或直接支援東線,都會成為一支動搖場內局勢的力量。

西線防禦壓力隨著左翼的清理行動一步步輕減,所逐步釋放的力量,也成為K11防禦戰能打到現階段的重要因素。

回到左翼,在清理K1-K4的二十七小時間,雜牌軍和聯軍聯合艦隊隻完成了對各區蟲群主體的清理,並沒有實施追擊、大範圍清場等動作。這二十七小時中,艦隊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作戰,而是完成了各艦指揮官、第一批隊勤務人員的輪休,保證接下來對K6的作戰有足夠充分的戰力。

執行對K6的跳躍動作時,潘文沒忘記另一個重要的方向,CT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