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9日也許與我相信“民以食為天”有關,也許與我堅信“隻有吃得好,才能幹得好”的“謬論”相連,更也許是我自己喜歡燒菜的緣故,自從成為學校管理者後,每次我都特別關注學校食堂工作的整個運作狀態。
記得在第一所學校剛做管理工作時,在學校財政非常艱苦的條件下,我還是毅然決然地重點改造了學校的食堂,最後使食堂成為區衛生監督所量化分級管理的A級,作為一所點校級的農村小學,能成為A級食堂是相當不容易的。而且更關鍵的是學校對食堂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注,深深感動了衛生監督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2007年到現在這所學校後,我又一次把學校的食堂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執行,2007年上半年籌辦、裝修時,就邀請了衛生監督所的領導來校實地指導。學校開辦後,又重點打造了食堂的內部管理氛圍,在沒有任何領導要求的情況下,我們的食堂主動做起“五常法”管理,並經過不斷的努力和整改,食堂呈現了很好的工作狀態,同時形成了良性循環的工作氛圍:食堂人員做得好→食堂整體整潔、有序→師生,尤其是孩子吃得滿意→衛生部門領導屢次抽查結果都很滿意→學校對食堂工作更加重視→食堂人員工作積極性更高→食堂人員做得更好。短短兩年,學校的食堂“五常法”管理工作就贏得了領導的高度認可,家長的滿意認同,師生的交口稱讚,上學年食堂被浙江省衛生廳授予省A級食堂。
今年暑假,為了應對學校的不斷“長大”,在上年底的預算規劃中,我又把食堂擴建工作列入了重要項目,計劃為學校食堂新增使用麵積280多平方米,相當於把現在食堂擴大一半多。擴建的食堂部分緊挨現在的食堂,土建工程為上下兩層,一層為操作間,主要安置粗加工、精加工、清洗、倉庫、更衣等功能室,二層主要為教師餐廳。在擴建部分完成後,再對原來食堂進行整改,拆除原來的操作間,全部改建成學生餐廳。改造後的食堂呈現出功能區清晰,操作方便,環境整潔,學生餐廳麵積放大等特點,最終能一次性容納將近700名孩子同時用餐。這個擴建工程開工於學生放假後的7月5日,托老天爺的洪福,今年的暑假既沒有台風光臨,也沒有暴雨照顧,這個土建施工過程中天氣異常配合,好得一塌糊塗。按理說這麼順利的土建工程進展應該可以為食堂的盡早使用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但讓我遠遠沒有想到的是事情並不如想象的那麼簡單,那麼順理成章。整個改造到目前為止隻能算基本完成,但離讓師生吃上飯還有一定的距離,因為廚具的安裝、煤氣的安裝、原食堂中的學生餐廳改造等還需要一小段時間。
綜觀這次食堂改造工程的操作,我發現了幾處做得不夠理想的地方,這些不完善直接導致了工程的進展程度和完美程度:
其一:對土建和裝修兩個概念不清。食堂擴建工程其實包括土建和裝修兩部分,而我在當初向街道報預算時隻考慮到了食堂要增加麵積,而沒有想到房子建起來、麵積增加後,尤其是整個操作區完全搬遷後產生的一係列費用增加問題。這個費用增加部分的被忽視,讓我這一次的工作非常被動,每天窮於應付不斷冒出來的新問題。光是電力的改造就牽製了我非常大的精力。開始以為不就造個房子裝些電線,根本沒有考慮到食堂操作區擴大後,使用的電器增加了,使用電量增加了,匹配的電纜應該加粗了,但這些費用因為事先沒有考慮到而沒有進入先期的預算,追加預算是最最頭疼的事情。電力問題都解決之後,滿以為可以正常使用了,哪想到還有更關鍵的一點是:電纜鋪設好了,但電纜要接到學校的專變上和食堂的開關箱上,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事情,這個接頭施工人員就無論如何也不敢接。沒招了,隻能再次求助,托人找電力部門的人來校幫忙,而這個幫忙隻能是通過私人關係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