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宏觀綜合篇(一)(1 / 3)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

關於全麵推進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

改革試驗區改革建設的實施意見

湘發〔2009〕25號

2009年11月23日為進一步加快推進長株潭城市群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以下簡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改革建設進程,促進長株潭城市群更好更快發展,根據國務院國函〔2008〕123號文件精神和《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按照國務院批複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以“兩型”為主題、規劃為龍頭、產業為支撐、重大項目為抓手、改革創新為動力、法製為保障,解放思想,先改先試,著力構建“兩型”政策支撐體係和工作推進機製,力爭在綜合交通、環境治理、產業升級、示範區建設、城鄉統籌、低碳經濟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到2010年初步形成長株潭城市群整體推進、競相發展的新格局,切實增強區域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科學跨越、富民強省發揮示範引導和輻射帶動作用。

具體目標。一是規劃體係全覆蓋。編製完成15個專項規劃,開展“3+5”八市總體規劃修編,形成高起點、多層次、全覆蓋的規劃體係,健全完善保障規劃實施的法規體係和執行機製,確保規劃落實。二是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基本形成。科學布局、統籌謀劃試驗區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城際軌道交通、骨幹公路、港口站場等重點工程建設全麵啟動,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城市群公共服務體係更加完備,初步形成城市群共建共享的綜合基礎設施框架體係。三是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進展。加快優勢企業整合壯大、優勢產業集群集聚,積極培育和扶持“兩型”新興產業,為建設現代產業體係奠定堅實基礎。四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製度框架初步建立。各項改革全麵啟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突破,湘江流域等重點區域的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試驗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循環經濟發展初具規模。

工作中要始終注意和把握四個方麵。一是保增長與“兩型社會”建設緊密結合。二是抓住中央擴大內需機遇,在重大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基礎工作上實現重點突破。三是勇於創新,以超常規舉措推進改革。四是上下協同推進,加強部省合作,堅持省統籌、市為主,加強輿論宣傳,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麵積極性。

二、主要任務

2009—2010年,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強化規劃的統領作用,基本形成完善的規劃體係和執行機製。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引領,不斷完善頂層設計,確保規劃的先進性和高起點,認真做好下位規劃的編製和提升工作,形成完善的規劃體係,建立嚴格的規劃執行機製。

1、編製提升專項規劃。由省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領導協調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兩型辦”)會同省直有關部門抓緊編製或提升湘江流域治理、城市群環境同治、生態建設、循環經濟、工業布局、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綜合交通、水利、信息同享規劃,以及“3+5”城市群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核心區空間開發與布局規劃、示範區建設投融資規劃。其中,國土規劃3年內完成,其餘14個專項規劃力爭2009年完成。

2、同步修編“3+5”八市城市總體規劃。將區域規劃新增的城鎮建設空間進一步落實,引導八市基礎設施對接共享、產業合理分工布局,3年內完成八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指導寧鄉縣、長沙縣等縣做好城鄉一體化規劃。

3、完成示範區規劃編製。2010年完成五大示範區總體規劃和控製性詳細規劃的編製。其中,昭山示範區(九華片區除外)總體規劃由省直接組織編製,其餘由省提出規劃要點,協調、指導各市具體編製。

4、加強規劃管理實施。完成《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條例》修訂,2010年出台《條例》實施細則。建立項目規劃審核製度、重大規劃銜接製度、規劃動態管理製度等,所有建設項目和用地審批必須符合區域規劃。建立省、市規劃局局長聯席會議製度,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投融資規劃等重大規劃進行統籌協調。加強現場巡查、督察,強化規劃執法,嚴肅查處違規行為。

(二)突出軌道交通、骨幹公路建設,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體係。堅持適度超前、統籌協調、突出“兩型”的原則,以軌道交通為骨架,打造長株潭同城交通、周邊五市城際複合走廊、中部國際航空樞紐、長江中上遊航運中心、全國陸運大通道五大核心係統,構建陸域通道暢通無阻、航空航運網絡發達、各種交通方式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係,推進長株潭公交同城。

5、加快城市群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建設以長株潭為中心,覆蓋“3+5”八市重要城鎮的城際軌道交通係統。由湖南省和鐵道部共同投資建設。力爭長株潭和長益常兩條線路盡早開工。

6、推進國鐵建設。2009年力爭滬昆客運專線湖南段、石長複線、荊州—嶽陽—吉安鐵路、婁邵鐵路擴改建等開工,加快懷邵衡、張婁衡、黔張常、常嶽九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2010年開工建設。

7、加快骨幹公路建設。2009年,建成芙蓉大道一期、紅易大道等城際幹道,長株、衡炎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洞株、板霞、天易、九華、坪塘、芙蓉大道二期、益寧等城際幹道,以及炎陵分路口至炎陵縣城、京港澳高速長沙連接線、長沙繞城高速東北段和東南段、通城界至平江、瀏陽至醴陵、醴陵至茶陵、炎陵至汝城、茶陵至界化壟、臨湘至嶽陽、大圍山至瀏陽、新化至漵浦等高速公路;啟動麓東、金洲至星沙、韶山至江背、株潭快速南環、星沙至淥口等城際幹道前期工作。

8、加快港口站場建設。加強以湘江為重點的“四水”航道綜合治理,建設湘江長沙綜合樞紐、長株潭組合港、嶽陽港,打通對接泛長三角的江海聯運通道。加快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改擴建。優先建設公交樞紐工程,促進各種交通設施的銜接,構建一體化的交通換乘係統。

(三)抓住產業調整與振興的契機,加快推進“兩型”產業發展。以實施產業振興規劃為契機,著力建設大項目、培育大企業、構建大園區、發展大集群,形成以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為龍頭,以先進製造業為基礎,以新能源、環保產業為突破,以循環經濟為特色的“兩型”產業體係。

9、打造產業發展龍頭。全麵對接國家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抓緊組織實施湖南省“9+3”產業振興規劃,促進產業向高端化、“兩型”化、高新化發展,迅速提高龍頭企業和支柱產業的競爭力、支撐力和帶動力。一是鼓勵企業兼並重組。支持骨幹企業加強與央企的對接、加快省內外的兼並重組,培育一批大型企業集團。二是支持產業加速壯大。重點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機械產業,具有國內領先優勢的軌道交通、輸變電成套裝備和新能源產業,帶動聯動效應巨大的汽車產業,具有資源優勢的有色金屬和食品加工產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產業,獨具魅力的旅遊產業,適應新型城市化需要的房地產業等。到2010年,城市群力爭形成裝備製造、輕工兩個過3000億元的龍頭產業,一批過1000億元的支柱產業群。三是優化空間布局。按照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要求,引導企業向優勢地區轉移集聚。裝備製造方麵,打造長沙工程機械之都、株洲湘潭軌道交通和風電設備基地、長株潭衡汽車和航空設備製造基地、衡陽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基地、湘潭寬厚板和婁底薄板深加工產業基地;電子信息方麵,打造長株潭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石化產業方麵,建設嶽陽精細化工基地;輕工紡織方麵,打造以長沙、常德為重點的煙草製造基地,以株洲為重點的服裝產業基地,洞庭湖區食品加工和棉麻生產基地;文化產業方麵,建成長株潭全國文化產業基地和綜合性文化藝術中心;物流方麵,以長株潭為全省物流核心區域,構建以嶽陽為中心的湘北、以衡陽為中心的湘南、以婁底為中心的湘中、以常德為中心的湘西北等物流區域;旅遊方麵,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和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