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回 小乙上門(2 / 3)

眼看著王六、魯玉,包括那飽經市麵的王掌櫃,全被盧俊義應承的這五十萬貫嚇倒。李民也隻能先走一步算一步的應承道:“即如此,這寶貝就歸盧員外所有了。盧員外若是方便,就給我開些官府的錢引吧。”

此時,李民早從魯熊的口中知道了,現今的宋朝,也是有紙錢的,隻是不如黃金和銅錢硬通,再加上朝廷又胡亂發行,隻作斂財的工具,沒有個實物支撐兌現。前兩年,這些紙幣,甚至以麵值的一半使用,都沒人要,幾乎就跟廢紙一樣,也就是這兩年,在朝廷的大力改善下,這才又開始了正常流通。

此前,魯熊還特意囑咐過李民不要要錢引。以免吃虧。就像魯熊,賺了錢,寧可挑一擔子碎銀和銅錢回家,也不願揣著錢引,輕鬆走路。

李民本來也應了。可現在,無論收什麼錢,都是一樣。反正一穿幫了,都要跑路。要些錢引,跑時也方便些。最多不過是花著麻煩一些,到官府對換繁瑣一些。

不過,李民這些想法,盧俊義和王掌櫃的哪裏知道?他們隻看到李民一點笑模樣沒有,對那五十萬貫的巨額財富,沒有絲毫動心的樣子,再對比那王六和魯玉全被五十萬貫的巨額財富徹底鎮住的樣子。盧俊義和王掌櫃的除了佩服李民果然是高人,不被世俗財富所動之外,也隻能更信著金葉子是寶物。值這個價錢。

尤其是李民最後要錢更隻要官家的錢引。更讓王掌櫃的和盧俊義確信,李民絕對是要上京獻寶的。否則,一般的人,哪有放著使用方便,花著順心,又能保存的金銀不要,要那些官家圈錢的破紙?

此時,就連王掌櫃的也有些後悔:我真是笨了。再多的錢財,哪買得來命。此寶物能延年益壽,即使再多的錢,那也值啊。還是盧大員外有眼光,不愧是大名府的首富。

而這時,盧俊義卻滿心歡喜的吩咐了一下心腹,寫了一道手令,取印鑒蓋了幾個戳子。就把那金葉子吊飾掛在了胸口,放在了裏懷。

一個小時過後,上百個仆人,押著七個大箱子來了。盧俊義笑嗬嗬的對李民說道:“先生,五十萬貫,折成官家的錢引,正好七十萬貫,這裏每箱是十萬貫的錢引,共七十萬貫。請先生清點一下。”

直到此時,一旁的王六和魯玉,這才從有錢了的驚喜中,醒過味來,剛叫了一聲,隨即意識到有些丟臉,連忙止聲,卻又聽見盧俊義說道錢引,當即異口同聲地提醒李民道:“哥(東家)別要錢引啊。”

隻是,李民原本就紙幣用慣了。此時除了貪圖方便之外,更想著好帶著跑路。而且盧俊義還如此上道。連錢引得折損費都給了。李民哪還會理王六和魯玉。

李民當即說道:“區區財物算得了什麼。我還要進京麵聖,討大富貴,自然是尋那好攜帶的錢引。”隨後又對盧俊義說道:“盧大員外我自是信得過。這點錢,就不點了。咱們如今就錢貨兩清了。”

五十萬貫還這點錢?這下連盧俊義和王掌櫃也徹底服了。尤其是盧俊義更感覺到李民對自己聲譽的信任,覺得倍有麵子。隻是,無論是盧俊義還是王掌櫃,他們萬萬想不到,對李民來說,隻要過了今晚金葉子穿幫了,那多少錢,都是一個樣的。

此時,李民連原本的炒做計劃,都無心實施了,隻想著怎麼應付了盧俊義在金葉子無效後的憤怒了。

隻可惜,隻是這前半部分的炒作,就足以引起王掌櫃的興趣和好奇了。連這金葉子都可延年益壽,值五十萬貫,那進獻給皇上的寶物,又該有多神奇?多值錢啊?

眼看李民要走,王掌櫃的急忙攔道:“貴客,先前聽聞您有寶物要進獻給管家。不知在下可有那個福分看上一眼。”

說實在的,本來按計劃,這個王掌櫃的如此配合,李民是應該好好顯擺一番的。隻是此時有了盧俊義這個岔頭。眼看著李民這個紙老虎就要被捅破。到時候別說是見宋徽宗完成使命了。就是已經被忽悠住的魯熊、魯玉和王六,都有可能對李民喊打喊殺。李民哪還有心思顯擺。隻是隨口說道:“此等鎮壓國運重寶,豈是尋常人可看的。不怕折壽麼?王掌櫃的若是有興趣,可在明日多邀一些本地德高之人,在我明日去見知府稟明獻寶之意前,舉辦一個亮寶會。以眾多德高之人分享,可無災,還可給大家添些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