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了“胤丹”的妙用之後,李玄又將那卷丹經仔細地研究了一遍,發現蘇遊把鐵鏽粉作主藥,配合其它各種草藥,分成上中下三品,一共組成了四十幾首不同的方劑。對中醫基本不通的李玄心裏想的卻是另一回事。按蘇遊的說法,這胤丹主要有三重功效,正好針對營養不良的兒童,失血過多,容顏易老的婦女,和想要房中百戰百勝的男人!就配三種丹,就叫“童之寶”、“玉女丹”、“快活丸”,有這三種東西,不愁不能賺錢啊!
賣藥賺錢,當然也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了師門的發展,他已經把丹霞門看成了自己的研究所,要有團隊精神,他暗暗對自己說。
雖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發展科學技術,也得有資金不是?李玄心中已經大致規劃出他的“穿越大業”來,第一步是利用煉丹來開發可以轉化為生產力的技術,把自己能想到的,而這個時代技術條件能達到的,又能迅速轉化為工業開發的項目發明出來。然後是利用這些技術來積累資金,這胤丹,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動項目。
隻是像如今這種煉法肯定是不行的,這一天才打幾塊鐵鏡,有要很多道工序,產量也太小了。一定要想辦法改。
難道蘇老道不知道用他父親傳來的丹方掙錢嗎?這個煉丹作坊的經濟結構到底如何?以李玄對煉丹的粗淺認識,也知道自古以來煉丹術士都要講究“法、財、侶、地”四個字的。這其中的財字至為關鍵。煉丹是很燒錢的活,那麼多的原料價格都是不便宜的,還有鼎器爐具,除了自己去采製燒煉之外,很多都是要用錢去買的。
存了這份心,李玄便一邊跟黃庸一起繼續幹著那好玩的“吸水噴鏡”的活,一邊聊天套話,很快就明白了,這青霞門中煉的胤丹,不是光供自己門中人服食的,而是由大師兄蘇槿在山下青城縣裏開了個“頤生堂”藥店,一邊賣著山裏煉製的丹方,一邊也替人坐診看病。看來這丹霞門還是在捧著金飯碗要飯吃呢,似這等小本經營,一店一方的,哪裏能夠賺大錢啊。這還得靠市場開發,要走市場之路,後世的保健品營銷是大可借鑒的。
黃庸是個和藹可親的師兄,隻然也隻三十多歲,但頗有為人師長的風度。自從李玄發明了風箱之後,他似乎對這個小師弟也是極為看重,內心裏早已把李玄當成了好兄弟,自然是有問有答,絕不推脫其辭。
“三哥,除了這丹藥,難道我師門就沒有其它的絕技了嗎?”
“當年祖師傳下三門技藝,一是這胤丹,二是鑄鏡磨鏡之術,我門中能煉製出一種磨鏡藥,定期去郫縣、CD等地替人磨鏡,收取工費,另外也賣些自己造的鏡子。由於丹霞門煉的藥特別細膩,磨出的鏡子光亮無比,方圓百裏名聲在外。你初入師門,正趕上這修煉胤丹之時,過幾日埋丹之後,便要開始修煉磨鏡藥了。”
“還有呢?”李玄心道磨鏡算什麼絕技啊,不就是個手藝活嗎?
“還有就是煉還丹之法了,其中又有諸多丹法。一時之間你也學不會的,還是你四師哥良元比較在行,日子長了,你自然會明白的。”
“那祖師有沒有留下丹經?”
“當然有了,當年青霞祖師名動一時,留下《寶藏論》一卷,是關於采藥辨藥製藥的學問。《龍虎元旨》一卷,卻是論龍虎大丹,製伏鉛汞,可是精深博大,深奧者呢。古來煉丹之法不下百餘種,經我師門三代收集,共得丹經百餘卷,都存在藏經洞中,隻不過你入門尚淺,一下子也學不了,所以師傅才未向你提起。”
李玄聽了又是興奮,又是懊喪。看來這煉丹,還真是一門大學問。要全部研究透了,那還不得十年八年。他一顆年青的心,哪裏經過起十年八年的磨煉。他心想自己來自後世,跟這些大唐煉師最根本的區別是信仰不同,他自己是個無神論者,對成神成仙這一套是絕對不信的,但師兄們就未必不信。自己的任務應該是盡快地將這些丹經通讀一遍,然後跟自己後世的化學知識,物理知識印證,盡快地弄出一些可行的技術發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