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人造石塊(1 / 2)

(今天二更了。各位好心的讀者大大,推薦一下,收藏一下,你的支持是動力啊,泥丸多謝了。)

李玄又和眾人一起去山角處的立窯看了看,果然燒六一泥的窯已經建了三座,而鐵良等正在修建一座煉鋼的立窯,計劃還要建一個燒玻璃的和一個燒磚的立窯。如果全建起來,這塊三角地就變成一個窯群了。好在此地在山腳之下,離開學院的工地還有半裏之距,離江邊碼頭倒是很近。

土根跟著鐵良正滿頭大汗地指揮著雇來的農民進料加炭,一個超大的風箱要用兩人來拉。李玄見了,不由皺了皺眉頭。看來,是要想辦法弄個機械傳動的裝置,比如用水車帶動輪軸,也許是可行的。唉,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挨著山腳還建了一排草棚,俱是用木頭搭建,裏麵堆著些石灰磚塊木材等物。李玄對工程的進度還是不夠滿意,馬上就要到臘月了,這天寒地凍的,工程更是快不了。一定要趕在過年之前將地基打好,路也得鋪完,明年一開春,便可以加速建房了。時間太緊啊,三月三日如果蓋不起來,一切計劃都泡湯了!

他當即招來陳會鐵良二位師哥,再加上林瓚等人,幹脆便在那草棚裏開了個會,強調了工程進度的重要性,還讓陳會一定要列出進度計劃來。無論如何,過年之前要將所有基礎完全打好。第一步就是要再招一千名小工,另招些鐵匠木工等人,全力以赴地趕進度。由林瓚統籌安排,陳會則管理錢物的進出,而鐵良土根負責燒煉水泥磚塊等建築原料。

眾人都知道這計劃關係到全局,雖是李玄說得嚴重,而鮮於公子也在場,大家都沒有反對的意見,隻好老老實實地聽著這小師弟發號施令了。

等到會開完了,李玄讓嚴尊等人先走,自己挽起袖子,叫來土根,準備開始幹活。

“小玄!這裏哪要你親自動手!你去忙你的吧,動腦子的事情,我們不行。幹體力活,你不行!”土根抓住他道。

“誰說體力活我不行,嗬嗬,我可是在山上砍過柴,也燒過炭的!”

“那是啥時候的事了,現在你得籌劃這整個道院的事情,那還用得著親自在工地幹活?”林瓚也在一旁勸道。

嚴尊和鮮於瑾瑜都沒離開,好奇地看著這名聲在外的“小謫仙”,看他如何幹粗活。

“五哥,這蓋房子的地基是用何物做的?”

“若要蓋樓,當然是要石礎了。也就是挖地一尺,埋以大石啊!”林瓚答道。

“那哪成啊?才挖一尺深啊,能靠得住嗎?”李玄疑道。

“那都是些高宅大樓了,平日裏村民蓋房,都沒有挖地基的,隻是將土夯實了便可。若是磚牆,又分單磚又磚,一般也隻挖半尺,埋上兩三層磚了事的。不過,我這指南道院,自然是要挖地基的,好在此處乃是山石之地,隻須挖一尺便足矣!”林瓚詳細地解說了一遍。李玄多少明白了當時建築的一般狀況。他心道,中國古建築大多是磚木結構,抗震性能極差,這指南道院,至少也得有幾級的抗震能力吧。穿越前那場地震,不正是在這個地區嗎?

可惜他對建築實在是一竅不通!怎麼辦?如今有了水泥,難道不能做混凝土嘛?後世在城裏倒處都是建築工地,那混凝土、預製板倒也是見過的,不如試一把!

說幹就幹!李玄叫來幾個小工,在地上畫了兩道白石灰線,寬一尺,長三尺,然後用鎬刨開,深挖一尺。又叫土根取來滿滿幾大筐的細砂和碎石,先混成一堆,再將六一泥混入,具體的比例他不太清楚,隻好先用泥一砂二石三的大概比例先試驗了。

三物混成堆後,李玄又讓土根取來一桶江水。他自己先在那堆混了石料砂子和六一泥的料堆上開了個小陷坑,然後讓土根慢慢澆水,同時用鐵鍬混合,這樣邊澆邊混,等所有原料都混水濕潤之後,再命幾人同時開動,將那堆原料鏟入挖好的土坑之中,再慢慢釺插,使料均勻。

眾人都好奇地看著他動手,“這方法倒是沒見過!”林瓚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