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網欠更的債,一天還完!今天第三更!敬請繼續支持!)
56,數術記遺
次日,李玄果然攜了蘇柯來到鴻都觀,稟明了玉真公主,仍由妙常領著,到藏經閣看書。
李玄和蘇柯研究了一番那本《三洞瓊綱》目錄,最後決定,先看三洞下麵的方法、眾術兩大類的經書。
可惜這本目錄實在是太簡略,有些書名下麵僅有廖廖數字。還有“佚名”、“闕”等字眼。蘇柯甚至想重新編撰一本目錄。李玄不得不打消他這個念頭,時間不允許啊。從治學的角度來說,一本詳盡的目錄當然是再好也不過的,可是李玄現在急需的,卻是實用的煉丹類書籍,事急從權,現在可沒功夫一本一本研究這三千多卷經書。隻是這方法、眾術兩大類,便有好幾百本,夠他倆啃一陣子的了。
妙常乖乖地當了個“圖書管理員”,一本一本地幫著找書,還倒茶送水,隻是有時趁著蘇柯專心致誌看書之際,拉了李玄躲在書架後麵,偷偷地練幾下“赤龍攪海”。這偷偷摸摸的滋味竟是格外令人回味。
蘇柯心無旁騖,他隨身帶著那正在整理編撰的煉丹辭典的手稿,一遍看書,一邊還做著筆記,增補新出現的詞條。
李玄自己卻隻是隨意翻閱,他發現,這《三洞瓊綱》收書可謂是“雜而不純”,不僅是煉丹、服食之類的典型道術,甚至連算經、天文之書,也收羅在內。他隨手翻開一本叫《數術記遺》的算經,隻見題為:“東漢徐嶽撰,北周甄鸞注”。仔細看時,卻是黃帝身邊的一個大臣,名叫隸首,專管算術,將算法傳給“劉會稽”與“天目先生”二人,而道人徐嶽又偶然得之,這才傳了出來。
李玄看著這故事,心中不免好笑,他實在無法理解,這些道人著書立說,本來是件好事,卻非要扯上黃帝之類的神話,可能也算是古代道書,或者是“科技書”的一大通病吧。看來黃帝,在道士的眼裏,那是“科技之神”啊!黃帝造指南車,黃帝造八卦,黃帝造音律,反正好東西,都是黃帝造!
再往下看,卻是記載著許多算法:積等、太乙、兩儀、三才、五行、八卦、九宮、運算、了知、成數、把頭、龜算、珠算、計算。
李玄的眼睛一下子定在“珠算”二字上!珠算?難道是算盤?
他急急地尋到珠算那一節,卻見隻有短短幾十個字:
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甄鸞注曰: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中間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控帶四時,其珠遊於三方之中,故雲經緯三才也。
這也太簡單了吧?刻板三分,明明是三格,上下倆格,中間還有一格,是定算位的。這算位,難道便是十、百、千、萬的進位?位各五珠,那便是遊珠。滾來滾去的啊!兩種顏色,上一珠當下四珠,那是五珠的數值不同,像後來的算盤一樣,上位之珠等於五,可這裏卻等於四!
李玄完全糊塗了,這段文字他實在弄不明白!
“柯兄!來看看這個!”李玄隻好向蘇柯求救,妙常也聞聲湊了過來。
蘇柯看了半天,隨手取過一張紙來,畫了三個格,上下兩格中都畫了五個珠子,中間空著。
三人都在研究那段甄鸞注解得文字,良久,卻是妙常拊掌道:“有了!”
“什麼?”
“這珠算,是用來記數的,卻比算籌方便了許多!你看,上下的珠子加起來,便等於十六,可進一位,就是移一珠到中間,這遊珠是可以拿起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