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1 / 3)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除了要懂得忍讓與接受外,還要懂得拒絕與說不,“不”是一個簡單的字眼,但並不容易脫口而出。拒絕別人總會對人產生傷害,所以恰當的拒絕會令被拒絕的人心悅成服並不會在彼此心裏留下裂痕,相反不當的拒絕會令對方心裏留下陰影,產生隔閡、甚至導致仇恨。因此,掌握拒絕的分寸和方法,是每個人需要懂得和學習的智慧和藝術!

必要時刻也要大膽地說“不”

生活中的我們,如果想真正了解一個人,就需要注意對方拒絕別人時的樣子。“不”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性情,也詮釋了一個人做人的標準,在該說不的時候大膽把“不”說出口,是一種境界。

1.該謝絕的時候就要謝絕

(1)非個人原因的謝絕

對人說“不”,最困難的就是在不便說出真相時又找不到可信而合理的借口,那麼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在別人身上動動腦筋。有這樣一位生活愜意的家庭主婦自稱她的生活之所以能如此安寧,就是因為她能巧妙地謝絕某些麻煩。

比如當有推銷員敲她家門時,她會態度禮貌而堅定說:“謝謝你的好意,可我丈夫不讓我在家門前買任何東西。而不是因為我不願意掏腰包。”

這樣一來,推銷員既不會因為她沒買他的東西而怨恨她,同時也感到再說下去也是白費口舌,因為問題不在於她,而在於那個他並未晤麵的丈夫,於是,也隻好作罷。

(2)情非得已的謝絕

生活中當有人真心請求我們幫忙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應該盡量給予幫助。但碰上實在無能為力的事,我們無法給予對方幫助時,也不要急於把“不”字說出口,不要使對方感覺到我們絲毫沒有幫助他解決困難的誠意,否則,我們會在別人眼中成為一個自私而缺乏同情心的人。所以,當別人有求於我們而自己又無能為力時,請先不要忙於拒絕對方,而要耐心地傾聽對方的陳述,我們可以為對方他所處的困境表示同情,甚至可以給對方提些建議,最後告訴他,自己實在無法幫他,對方絕不會因此而生氣,反而會被你的誠意所感動。

(3)通過誘導對方來謝絕

誘導對方就是當別人向我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不要簡單地拒絕對方,而應該讓對方明白自己的要求是多麼不合適,從而自願放棄它。一位業績卓著的室內設計師聲稱,對於用戶的不合實際的設想,他從不直截了當地說“不行”,而是竭力引導他們同意自己希望他們做的事情。

(4)謝絕後指明方向

這一點對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人尤其重要。比如下屬向我們提出的要求被拒絕後,我們不妨告訴屬下自己的努力方向,使屬下始終看到希望,與此相比,我們的拒絕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不會挫傷屬下的自尊心,也不會傷害我們與屬下之間的感情了。

《成功的人際關係》一書的作者,美國的威廉。雷利博士在談及怎樣處理下屬希望晉職而他本身的條件又不夠的情況時,曾建議企業主管這樣說:“是的,喬治,我理解你希望得到提升的心情。可是,要得到提升,你必須先使自己變得對公司更重要。現在,我們來看看對此還要多做點什麼……”

(5)不假思索地謝絕

一位熱情開朗的老婦人決定與年輕的女鄰居交朋友,她發出邀請:比如,生活中有“欣迪,你明天上午到我家來玩,好嗎?”

欣迪臉上露出溫和寬厚的笑容說:“謝謝了,但不行啊。明天,我還有事呢。”她的拒絕既友好又溫情,但態度又是那麼堅決,老婦人隻好作罷。所以,當別人的請求我們無法滿足時,就要迅速作出反應,友善、真誠地謝絕對方,不留任何回旋的餘地。

2.該推辭的時候就要推辭

在阿富汗民間故事裏有一則題為《謹慎的智者》的小故事。

有一天,帕夏把智者召來,對他說:“智者,你的智慧,大家都知道,我任命你擔任本城的法官。”

這個智者對這個差事不感興趣,就回答說:“偉大的帕夏,這個職務我不能勝任。”

帕夏問:“為什麼呢?”

智者答道:“如果我說的是真話,那就不應任命我為法官;如果我是撒謊,難道就任命一個撒謊的人當法官嗎?”

這位謹慎的智者實際上是不想做本城的法官,他說的“這個職務我不能勝任”不管是否謙虛,其邏輯判斷顯示的都是不能當;如果他在撒謊,那麼一個撒謊的人也不能當法官。於是,從兩邊挾製,得出“我不能當”的結論,輕鬆推辭了帕夏的邀請。

在日常的交際活動中,特別是身處職場的我們一定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一位同事突然開口,讓你幫他做一項難度很高的工作。答應下來吧,可能要連續幾個晚上加班才能完成,而且這也不符合公司的規定;拒絕吧,麵子上實在抹不開,畢竟是多年的同事了。應該怎麼找一個既不會得罪同事又能把這項工作順利推出去的理由呢?

可能有的人會直截了當的對同事說:“不行,就是不行。”這種回答顯然不可取,如果這樣說了有可能會讓你和同事以後蓮朋友都沒得做。有的人會推托說:“我能力不夠,其實小李更適合。”那你有沒有想過當同事把你這番話說給小李聽時,他會做何反應?有的人會不好意思地說:“我真的忙不過來。”理由不錯,可是隻能用一次,第二次再用時,你麵對的一定是同事疑惑的眼光。這些好像都不是最佳拒絕理由,那到底該怎樣婉轉地拒絕辦公室中的不合理請求呢?在這裏就提供給大家一些方法。

比如:當我們仔細傾聽了同事的要求後,並認為自己應該拒絕的時候,說“不”的態度必須是溫和而堅定的。就好比同樣是藥丸,外麵裹上糖衣的藥,就比較讓人容易入口。同樣地,委婉表達拒絕,也比直接說“不”讓人容易接受。例如,當對方的要求不合公司或部門規定時,我們就要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工作權限,並暗示對方如果自己幫了這個忙,就超出了自己的工作範圍,違反了公司的有關規定。在自己工作已經排滿而愛莫能助的前提下,要讓對方清楚自己工作的先後順序,並暗示對方如果自己幫了他這個忙,會耽誤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會對公司與自己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一般來說,同事聽到我們這麼說後,一定不會再勉強你,轉而想其他辦法。

3.該拒絕的時候就要拒絕

美國前總統塔夫脫曾講過這樣一個發生在他身邊的故事:

“一位居住在華盛頓的婦人,由於自己的丈夫很有些政治勢力,就要求我為她的兒子安插一個職位。她不斷向我提出請求,而且還托兩院中的幾位議員幫她說話。可是,她要求給他兒子的是一個充任總統秘書而且專司谘詢兩院議事的職位,這個職位隻有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才能勝任,她的兒子,實在擔當不了這個職務,所以後來我另外派了一個人去接任。這樣一來她就感到大大的失望,立刻給我寫來一封信,說我不懂世故人情,說她曾努力勸說某一州的代表,讓他們讚同我提出的某一項重要法案,她對我這樣幫忙,而我僅需舉手之力,就可以完成她的心願。

“我接到她的信,把這封信先擱置了兩天,然後再取出來很平心靜氣地寫回信。我對她表示了同情,說做母親的遇到了這樣的事,當然是十分失望。再說關於用人是不能完全由我做主的:因為技術人才,我隻能聽該部門領導的推薦,最後說了說她的兒子在現在這個崗位上一樣可幹得很好的話。這一封信總算使她靜了下來,過後她又給了我一封短劄,說明前信所言有失妥當。

“我所委派的人並沒有馬上就去接任,所以過了幾天,我又接到了一封是她丈夫署名的信,但是,筆跡完全和前封信一樣。這封信中說他的妻子為了兒子職位的事而憂悶成疾,醫生診斷,恐怕是一種很嚴重的胃病。如果要使她健康恢複,最好把前次委任的那個人撤回而另行改為她的兒子。

“因此,我又給她丈夫回了一封信,信中說希望醫生的診斷有誤,同時,再同情他為了夫人的病而憂戚。至於撤回前次所委派的人,那是在朝令夕改,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此事不久,我委任的人就到任了。又過了兩天,我在白宮中開了一個音樂會,第一對到會的客人,就是那位婦人和她的丈夫。”

上例中塔夫脫一連三次拒絕,每次在拒絕上都義正詞嚴,而對於之外的話題則給予了婦人很大的同情和理解,所以他們在事情過去之後,仍能保持良好甚至是更好的交往關係。這無疑得益於塔夫脫對這件事得當的處理方法和簡潔而不乏情意的拒絕之辭。

因此,我們在社交過程中拒絕某些事時,不要為了拒絕而說一大堆理由,有些事不行就是不行,簡明說出理由,然後不乏情義地拒絕它,才是上上之策。

含糊其辭的拒絕不可取

中國人愛麵子,大多數人都不好意思說出拒絕別人的話。然而很多時候對方提出的某些要求很過分,不是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這就出現了如何拒絕他人的問題,因為硬撐著導致的結果更糟。

因此,我們就必須掌握拒絕他人的技巧。學會拒絕他人,關鍵要態度和藹。不要在他人剛開口要求時,就斷然拒絕他,不要對他人的請求迅速做出反駁的態度,或流露出不悅的表情,或者去藐視對方,堅持永不會妥協的態度等,這都是不妥當的方式。應該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誠懇應對,用別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拒絕。

拒絕對方,也要給對方留足麵子,要能讓他自己下梯子。就需要我們必須自始至終耐心地聽對方把話說完,當我們完全聽完對方的話後,心裏有了主意後,再來說服對方,就不會使對方難堪了。

還要注意拒絕對方時,要明確說出事實。盡量避免模棱兩可的說法。如我再考慮考慮等,這樣會導致對方摸不清你的真正意思,而產生許多誤會,這就容易使彼此之間產生隔膜,關係越來越淡。

我們心裏要明白,無論是堅決說“不”,還是委婉說“不”,最終要達到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表態是決定性的,沒有妥協餘地。這兩種表態方法的差別僅限於語氣上的軟硬,而在話語的指向上需要準確無誤。有些人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誤認為欲說又止也是一種委婉的拒絕法,而且能商量。這種認識是有失妥當的。

有時我們自以為話已經說到位了,對方一定會很識趣的。殊不知,正因為自己表態上過於含糊,過於於心不忍,對方才會產生誤解,進而滔滔不絕下去。最後的結果難免因我們不堪其擾做出讓步,就是雙方憋了一肚子氣撕破了臉。這個時候我們會覺得對方不知好歹,對方呢,對自己自然也有很多話要說:“你不答應,給句痛快話呀!浪費了大半天工夫,早幹嗎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