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得對,如果你要是真的被休回了娘家,恐怕早就被人家吐沫星子淹死了。那後來呢?”劉氏對於這一點也很認同。
“當家的說得振振有詞,他的幾個兄弟雖然心中不服,可是誰也說不出什麼來,沒辦法,此事隻好就此做罷,沒人再提。
可是雖然如此,兄弟幾個心中卻產生了隔閡,從此心裏都有了疙瘩。”
“後來天下也不太平,哪裏的日子也不好過,我當家的他大少爺日子過慣了,也不會經營,他父母又都沒有了,家裏幾個兄弟也都娶妻生子了,日子過的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最後沒辦法,他們兄弟幾個便張羅著分家,這個家也就沒剩啥了,在關裏的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看著好多人都到這關外來討生活,我們一商量也就來這關外,可是家裏沒錢,哪也去不了,當時老母家有兩個姑奶奶隨著婆家到這邊來了,我們也就跟著過來了,最後就在這窮棒子溝落下腳了。”王氏想起剛剛看到自己孫子笨拙的背著大筐跟他娘一起去揀豆杆,覺得全都是因為自己連累的。
“這個家變成這樣也不能怪你,什麼苦瓜下界,那都是扯呢!”劉氏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所以她隻好安慰王氏。
“已然都這樣了,我又能怎麼樣呢?現在歲數大了,家裏我什麼忙也幫不上,還要拖累孩子們,你看看我那兩個孫子,個兒還沒有那個蘿筐高呢,就得把蘿筐背起來幫他娘幹活去,我隻能在家吃閑飯了。”王氏覺得自己真的很沒用。
“老嫂子,你們來到這以後,家裏什麼也沒有,那些年你們靠什麼生活呀?你家大哥大少爺一個,他能幹什麼呀?”劉氏問出了一個她好奇了好久的一個問題。
“我家當家的是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大少爺沒錯,可是那些年在家裏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做些吃的東西,所以對會做飯,來到這邊以後就給商戶人家或是地主家做飯來養活我們一家,隻可惜也是個短命的。”想起自己已經離開多年的丈夫,王氏不禁又淚眼汪汪了。
“原來你家的良貴這也是子承父業呀!”劉氏終於解惑了。
“沒辦法,為了生活,我和我家當家的都沒幹過莊稼地裏的活,孩子們也自然不會這些,整天看他爹做飯,也就學會這些了,也隻能靠這個吃口飯了,可是就他掙的那點,還不夠一家子吃的呢!我們沒本事,老大做飯,這老兒子就隻能挑貨郎擔混口飯吃,又能帶出去一張嘴,家裏就剩我們老的老,小的小了,全家就靠老大媳婦支撐著。”
“要說起來,你家這個兒媳婦可是真的能幹。我家兒媳婦一早上還和我說呢,早上去挖野菜,那動作那叫一個麻利。”劉氏想起宋殿元也是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