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力量,它可以讓你審視你的一切,而你應該做的就是設法掌握這個過程,這樣你就可以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那麼我們需要思考些什麼呢?比方說,要做一件事情,我們為什麼要做?都有哪些指導性原則?有些什麼樣的流程?有什麼工具可供我們利用?有哪些資源可以讓我們使?可能會遇到哪些意外情況發生?應該如何去衡量目標達成的標準等等。
我們應該圍繞都著目標去做,並且用心、用腦地去做,而不是在缺少思考的情況下去做了。看上去好像很快就完成了,但是距離標準卻很遠,於是隻能返工,甚至要返數次工才能合乎標準。結果,時間也就浪費在這些上麵了。
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整日忙於生計,日夜操勞,可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閑暇、思考,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正像肌肉離開勞動和鍛煉就會變得萎縮無力一樣,智慧離開緊張的動腦,離開思考,離開獨立的探索,就得不到發展。”
忙不等於充實,沒時間思考更是隱患多多。因為沒有思想就等於機器人,隻能被生活的車輪拉來拉去。沒有思想的人沒有遠見,難免陷入被動和困境。沒有思想的人,等到大禍臨頭自己還蒙在鼓裏。再忙再累都不能放棄思考,過去、現在、未來都需要認真思索……
思考是前行的火把,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時間,一小時的思考勝過一周的忙碌。因為隻有思考能幫助我們從無效走向有效,隻有思考能幫助我們從有效走向高效。好多人為了工作,為了學習,把自己搞得24小時停不下來,就像被戴上了眼罩的驢子一樣,忙碌而沒有意義的整天瞎忙,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樣直到了生命終止的那一天.才知道自己所做的毫無意義。
計劃不如變化快,世界每天發生變化的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為了能適應變化,必須每天都有一個人靜靜思考的時間。其實,你根本不需要特意的去思考,隻要一個人靜靜的呆著,思考必然會來找你。
我們的夢想也是需要思考,思考可以讓我們拋棄那些不真實、不實際的想法,思考可以讓我們對我們的言行進行約束,思考可以讓我們更加真切地認識自己,也可以讓我們監督我們前進的方向。
如果說智慧是創造的源泉,那思考便是智慧的起點。給思考留出點時間,你將會更加充分施展你的才能。
反省和總結可以提升自我
一個獵人在森林中去捕獵,很幸運地是,他捕著了一隻會說話的鬆鼠。他非常高興,認為可以賣一個好價錢。
這時鬆鼠說話了:“好心的獵人,你放了我吧,我會告訴你三條真理。”
獵人說:“不行,你要先告訴我,我才能放了你。”
鬆鼠說道:“好吧,你一定要講信用。”
獵人回答說:“我保證一定放了你。”
鬆鼠說道:“第一條是:做了事情後一定不要後悔。第二條是:如果有人告訴了你一件事,而你自認為這事情是不對的,那你就不要相信它。第三條就是:當你爬不上去時,就別白費力氣。”
說完後,鬆鼠對獵人說道:“我已經對你說了,你應該把我放了。”獵人兌現了他的諾言,將鬆鼠放了。
鬆鼠很快地爬上了一棵大樹,然後朝著獵人說道:“你是一個愚蠢的人,我的毛茸茸的大尾巴裏藏著一顆很大的寶石,這個寶石可以讓我說好幾種語言。”
獵人聽了以後非常後悔,想再次捕到這隻鬆鼠。於是他來到鬆鼠待著的那棵樹前,並開始往上爬。爬到離地麵2米的時候,腳下一滑,獵人摔了下來,並摔斷了一條腿。
鬆鼠嘲笑他道:“你真是個愚蠢透頂的人,我剛才告訴你的三個真理,一轉眼你就忘到腦後去了。我告訴你了,你一旦做了決定就不要後悔,但是現在你卻後悔放了我。我告訴你的第二條真理是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就不要去相信。可是我說我有一個大寶石,你就相信了,你為什麼會認為我能帶著一個大寶石到處跑呢?我告訴你的第三條真理是,如果爬不上來,就不要強迫自己去做,而你卻為了再次捕獲我去試圖爬這棵樹,結果卻摔斷了自己的腿。”
“你好好想想吧。”說完鬆鼠就飛快地跑掉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真理或者忠告往往都是從經驗和教訓中總結出來的。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給我們的忠告,我們也會給別人忠告,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或者他人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保證自己永遠都不會犯錯誤,但是我們應該謹記的是,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當我們犯了錯誤的時候,應該能夠從中吸取到教訓,為防止下一次挫敗而做好相應的準備。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所有成功的人無一不是深諳自我反省和總結這們藝術的人,有這麼一位企業家這樣說過:“我之所以能在企業遭遇危機的時候安然度過,就是因為我常常進行自我反省和總結。這些年,我一直有一個習慣,我的家人也很清楚這一點,他們從來不會在周五的晚上來打擾我,因為他們知道,我會在這時候把一周中所有在工作中發生的事情進行自我總結。我有一個記事本,在這裏我會記錄下我每天的工作,包括與客戶、與合作夥伴、甚至與員工等的麵談,所有對工作的討論,會議的內容和過程等等,包含了所有的細節,而周五的晚上,我則會不斷地問自己:我當時的做法是否有失誤?我是不是可以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很多時候,這些檢討讓我很難過,我不能相信我怎麼會做出那樣的決斷,或者我當時的言行有多麼的莽撞。現在,我發現,這種事情發生的越來越少,我也變得越來越有理智。就這樣,十幾年來我一直保持著這種自我剖析的習慣,它對我的幫助真的是非同小可。”
反省和總結能讓我們找到問題的症結,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也許這是平常不容易關注到的細節,但是當你靜下心來的時候,你會很理智地對待你曾經做過的事情,你會考慮這件事是否合理,是否妥善,當你能夠認識到錯誤的時候,你就會印象深刻,不會在同樣的地方摔倒兩次。
因此,睿智的人應該都知道,如果不認真反省與總強,不去吸取教訓,不去改正錯誤,就成不了大事,所有的夢想也都不會實現。
抓緊時間,隨時充電
李美一畢業就進入了一家很大的廣告設計公司,同學們都很羨慕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她都以為這就是抱上了一個鐵飯碗,所有的一切都穩當了。在最初的三年時間裏,她用著在美院裏學到的那些設計理念和知識,也算得心應手。
但是有一次的挫折,卻讓李美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用李美自己的話說,就是突然覺得自己的腦子短路了。原來,有一個業務員談下了一個很大的客戶,客戶要求設計人員到他們公司去討論所要設計的內容,於是李美和業務員一起來到了客戶的公司。討論時,客戶在設計方案中提出了許多要求,對這些要求李美感到難以理解,而且客戶還說了一些新的名詞,李美也沒聽說過,整個過程中,都是客戶在說,李美隻是頻繁地點頭,偶爾應付兩句。從客戶那裏出來時,李美覺得自己非常的狼狽,這可是從來沒有的感覺。在她的內心裏莫名升起了一種危機感。
在跟同學的聊天中,同學隨意說了很多新出的設計軟件,令她非常驚訝,因為她一點都不知道,更別提會用了。同學對她說,你隻知道工作而不知道給自己充電,總有一天,會有電量耗盡的時候。李美終於明白:等到電量耗盡的那天,也就是她被淘汰的日子,所以給自己充電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於是,在工作之餘,李美積極地學習一些新的東西。最後她還專門向公司請假去進修,通過幾個月的進修,李美感覺自己又恢複了剛畢業時的自信。等她一回到公司,公司就把她安排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上,並且還加了薪。這可是李美沒有想到的,原來充電能給她帶來這麼大的改變。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是很多自我感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的人最常見的做法。隻要每天能應付掉手上的工作,到發工資的時候沒有被扣錢,他們就依然會做一個快樂的“和尚”。
再來看看現在的職場,哪裏還有“鐵飯碗”之說,淘汰的速度讓很多人都不能適應,公司時不時就有新人進,老人出的現象發生,甚至有的人剛學了最新的東西出來,沒兩天就發現又過時了。社會在不斷進步,知識在不斷更新,原地踏步,就等於是在倒退。很多人總是用“我這年齡學什麼忘什麼”、“工作、家庭、孩子把所有時間都占完了,哪還有時間有精力去充電”、“累都累死了,下了班就想睡覺”等等這類的借口來逃脫學習的責任。也有的人認為自己學曆高,受過高等的教育,或者有很高的文憑,可以不用再去學習,也不容易被淘汰,要知道,文憑和學曆也不過隻是代表你曾經受過很好的教育,並不代表你有多高的能力,也不能代表你就能把那些知識靈活地運用到你的工作領域中。“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多少人沉澱下來的人生感悟,想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就要有不斷學習的能力,把自己的知識儲備充足,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有一句話說得好:文憑代表的是過去,能力代表的是現在,而學習則代表將來。
首先要有一種緊迫感,知道學習不僅僅是學生的事,在工作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學習與所從事的工作相關的知識,這樣你工作起來才會更加得心應手,因此可以先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給自己製定一個詳細的計劃,讓自己慢慢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或者讓自己多看一些有關為人處世、勵誌的書和一些名人傳記,培養起自己的學習興趣。
其次要抱有一個空杯的、積極的心態。這時候的學習不再像學生時代的學習一樣,什麼都是拿來主義,而是應該采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式有選擇的學習,選擇對自己工作有幫助的,選擇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來吸收。另外,如果懷疑自己不能長期堅持,那就不妨先讓自己堅持21天,有專家研究稱,任何行為隻要能堅持21天就可以養成習慣。
學習不光是在書本上,也可以從他人的身上學習他人的優點和長處,隻要有了學習的習慣,日積月累,你就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充實了很多,自己的能力會提高,職場生命力也更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