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企業家和我講起他大學時候的一個故事,他們班有一個同學,家庭比較富有,每個禮拜都會帶六個蘋果到學校來。宿舍裏的同學以為是一人一個,結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個。盡管蘋果是他的,不給你也不能搶,但是從此在同學中留下一個印象,就是這個孩子太自私。後來這個企業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個吃蘋果的同學還沒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這個企業家的隊伍裏來。但後來大家一商量,說不能讓他加盟,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大學的時候他從來沒有體現過分享精神。所以,對同學們來說在大學時代的第一個要點,你得跟同學們分享你所擁有的東西,感情、思想、財富,哪怕是一個蘋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因為你要知道,這樣做你將來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遠不會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來講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在北大當學生的時候,我一直比較具備為同學服務的精神。我這個人成績一直不怎麼樣,但我從小就熱愛勞動,我希望通過勤奮的勞動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所以我從小學一年級就一直打掃教室衛生。到了北大以後我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每天為宿舍打掃衛生,這一打掃就打掃了四年。所以我們宿舍從來沒排過衛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著宿舍的水壺去給同學打水,把它當作一種體育鍛煉。大家看我打水習慣了,最後還產生這樣一種情況,有的時候我忘了打水,同學就說“俞敏洪怎麼還不去打水”。但是我並不覺得打水是一件多麼吃虧的事情。因為大家都是同學,互相幫助是理所當然的。同學們一定認為我做這件事情白做了。又過了10年,到了1995年年底的時候新東方做到了一定規模,我希望找合作者,結果就跑到了美國和加拿大去尋找我的那些同學,他們在大學的時候都是我生命的榜樣,包括剛才講到的王強老師等。我為了誘惑他們回來還帶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國非常大方地花錢,想讓他們知道在中國也能賺錢。我想大概這樣就能讓他們回來。後來他們回來了,但是給了我一個十分意外的理由。他們說:“俞敏洪,我們回去是衝著你過去為我們打了4年水。”他們說:“我們知道,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所以你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粥喝,所以讓我們一起回中國,共同幹新東方吧。”才有了新東方的今天。
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麼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學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
最後,我代表全體老校友向在座的3000多位新生表一個心意,我代表全體老校友和新東方把200萬人民幣捐給許校長,為在座同學們的學習、活動和成長提供一點幫助。
從優秀到卓越/李開複
李開複
李開複,1961年12月3日出生,一位信息產業的執行官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1998年,李開複加盟微軟公司,隨後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穀歌)公司,並擔任Google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一職。2009年9月4日,宣布離職並創辦創新工場,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各位同學:
大家好!
很高興有機會又來到北大。每次來到北大都是很擔心,但又是很快樂的。快樂的是有一批非常聰明的學生,擔心的是又會有問題,把我考倒了。今天我講的題目是“科技人才和教育”,就像石校長所說的我在32年前,步入了美國的國土,在美國一共住了30年,因為中間有2年在北京工作。在美國30年我在兩所大學讀書,從本科讀到博士,在美國不同的大學做過兼職或任教,在美國三個成名的、成功的公司工作。得到了一些啟發,得到了一些感想,想想美國是怎麼成功的,今天我想把這些因素來和大家做一個介紹。當然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它的好處,有它的壞處,有它做得成功的地方,有它做得失敗的地方。今天在這兒我想如果要談美國的失敗,那麼我就是班門弄斧,應該和各位做一種探討。所以我希望今天我並不是說美國都是對的,都是好的,我是把它好的、壞的裏麵挑出一些對中國也許有一些啟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