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運營模式,對重慶市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運營模式進行分析,即:重慶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的構建、傳播、競爭、擴展、全球化、評估。
11.3.1重慶市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的構建區域品牌構建路徑概括為:區域企業→區域產品→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對重慶市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的構建按照該模式進行。
1)重慶市汽車產業集群的模式重慶汽車產業方麵的企業有:第一,重慶本地經過多年自主發展起來的汽車企業,如:長安、紅岩、鐵馬、恒通、力帆等;第二,引進國外的一些大型知名汽車企業,像福特、鈴木等,通過合資而設立的汽車企業。在汽車生產方麵以本地汽車企業為主。
根據重慶汽車產業發展的曆史和現狀來看,可以通過“多核式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打造重慶汽車產業集群。多核式集群是指眾多小企業圍繞三五個大型成品商形成的產業集群。這種模式以多個核心企業,形成同一集群內多個核心主體並存的局麵。
重慶汽車產業集群的模式,可由眾多汽車零部件配套中小企業圍繞三五個大型汽車企業集團而形成。在汽車產業集群中,多個核心主體(大型汽車企業集團)並存,帶動相關中小企業(零部件配套企業)共同發展。
重慶長安、重慶紅岩、重慶鐵馬、重慶力帆、重慶恒通、慶鈴等汽車集團是重慶產業集群中的核心主體企業。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本部)位於重慶長江和嘉陵江兩江彙合處,是一家開發、製造、銷售全係列乘用車和商用車的汽車公司,其主要產品有全係列乘用車、小型商用車、輕型卡車、微型麵包車和大中型客車,全係列發動機等。2011年1月24日,重慶長安汽車公司在重慶兩江新區工業園內舉行了重慶長安汽車魚嘴千億汽車城奠基儀式。根據規劃,魚嘴千億汽車城項目總占地1萬畝,涵蓋以重慶長安汽車總部、研發中心、整車製造、發動機製造、新能源、零部件以及物流中心等為主體的全方位產業布局。到2015年,汽車城一期產能將達到整車80萬輛,發動機150萬台,年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重慶長安汽車為核心的主體企業,將帶動兩江新區周邊機械製造、新能源等中小企業的集聚和發展。
重慶紅岩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位於重慶市雙橋區,與馳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毗鄰,係國內三大重型汽車生產基地之一,被譽為是中國重型汽車工業的“搖籃”。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占地120萬平方米,職工4000餘人;擁有紅岩、斯太爾兩大品牌;產品有25大係列、1000多個品種;生產載重涵蓋5~60噸的重型汽車。”以“重慶紅岩汽車”為核心的重型汽車製造企業,將帶動重慶市雙橋區周邊中小加工企業的發展。
“力帆汽車在國內擁有力帆乘用車公司(以轎車為主)、力帆汽車有限公司(以客車為主)的汽車生產基地。重慶兩江新區工廠——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位於重慶市兩江新區汽車園,總體規劃用地700畝,一期建設135畝。力帆計劃在此投資建成年產15萬輛轎車和20萬台發動機的汽車生產基地和汽車研究院。目前,已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設(投入全為自有資金),建成了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生產線,轎車產能為5萬輛;同時,汽車研究院也已成立。璧山工廠——位於重慶市璧山工業園(A區)青杠,擬占地麵積843畝,設計能力為年產微車10萬輛,計劃投資額6.3億,目前正處於建設階段,預計2010年10月建成投產。”(現已投產)“重慶力帆汽車”,作為一個區域品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在國內外有了較高的知名度;“重慶力帆汽車”,作為一個汽車產業集群的企業核心主體,帶動了一批中小零部件配套企業的發展。
2)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的構建重慶兩江新區是國家級開發開放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聚集地;九龍坡區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於2011年10月由國務院批複成立。重慶兩江新區、九龍坡區、雙橋區等地所在的開發區是重慶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的核心區域。
根據重慶市汽車產業集群的特點——“多核式”,重慶市汽車產業集群通過產品品牌、企業品牌來構建重慶市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即:重慶市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由知名度高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的集合來構成。汽車產業集群企業打造高品質、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利益需求,是保持和提高消費者忠誠度、創建產品品牌的關鍵,也是創建企業品牌的必要條件。產品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可以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形成著名企業品牌。著名企業品牌的形成,可以通過其美譽度,帶動更多的產品品牌,促進企業更多的產品銷售。一個區域內有一個或幾個強勢的著名企業品牌,將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形成有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
11.3.2重慶市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的整合營銷傳播汽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的整合營銷傳播,是產業集群企業通過廣告、人際公關、銷售促進等方式,與社會公眾和消費者進行溝通,使得消費者對產業集群企業的產品、理念、形象等產生認知,形成社會公眾和消費者對區域品牌產生忠誠度的過程。
區域品牌的整合營銷傳播,涉及產品品牌的傳播、企業品牌的傳播和區域品牌的傳播,這三者共生共榮,產品品牌形象影響到企業品牌形象,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形象影響到區域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