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實施環境的範圍(1 / 3)

一、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是指在進行言語交際活動時,與交際者發生直接聯係的那些外界自然條件。其中包括天象、氣候、地貌、江河、時序、節令、園林、花草、動物等等。

馬克思、恩格斯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人們的言語交際活動當然不能避開自然環境的影響。我國南北朝學者劉勰也說過:“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就是說交際者的言語表達是受自然環境的製約和影響的。自然環境優美,交際者的心緒受其感染,會滋生愉悅、暢快的成分;發送者就會願說、多說、說得得體,接受者就會願聽、想聽、聽得舒暢。自然環境惡劣,交際者的心緒也會受其感染,會滋生悲涼、局促的成分;發送者就會不說、不多說、說得欠當,接受者就會不聽、不多聽、聽得厭煩。比如,處在青山綠水、花香鳥語、春光融融、月色依依環境之下,無論是發送者還是接受者,都會感到心緒要好於處在險山惡水、冰天雪地、朔風怒號、野店荒村的環境。二者的交際效果會大不一樣。

湯顯祖《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在父親的嚴格管束下,在官衙裏住了三年,連後花園都沒去過。單調、孤寂、刻板的環境使一個正在成長的青春少女成天苦悶無語。後來她在丫頭春香的誘導下,第一次偷偷地來到後花園。那精巧的園林、盛開的百花、成對的鶯燕,使其心緒大悅,倏地打開了這個少女的心扉,使她在長期閨禁裏的沉鬱心緒,一下傾箱倒篋而出: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優美的自然環境的感召,使她青春覺醒,發送欲異常強烈。不僅大講古詩文中的才子佳人,而且悲歎自己青春的虛度:“我生於宦族,長在名門,年已負笈,不得早成佳配,誠為虛度青春,光陰如過隙爾,可惜妾身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

魯迅在其《故鄉》中則有這樣的說法: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裏,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啊!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

“我”回到故鄉,本有許多話要說,但何以“沒有言辭”?原來是自然環境使“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自然環境對言語交際的製約和影響,還不僅僅間接體現在人的心理上,而且直接體現在人的生理上也是常有的。夏天,讓聽眾站在烈日下聽演講,在寒冷的冬夜將學生叫出戶外談心,都不會有好的效果。就算自然環境較好,但天有不測風雲,人們在進行言語交際時,是不能完全預測和主宰自然環境的變幻的。比如因會場所限,不得不在露天召開的群眾大會。領導、英模、名人正在主席台上振振有詞地講,群眾正在台下津津有味地聽。突然,一陣震耳欲聾的驚雷在頭頂上空炸響,旋即瓢潑大雨傾盆而下,秩序會頓時大亂。這時,聽者就無法再聽,講者就無法再講了。

二、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指的是一定曆史時期和空間範圍內的社會生活、社會關係。在言語交際活動中,它涉及交際者交際活動的具體背景、氛圍、行為準則、文化規範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社會環境遠比自然環境的範圍寬廣,對言語交際的製約和影響也遠比自然環境大得多。任何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裏,都是社會中的一分子,其任何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生活、社會關係,都需要一定的活動背景與氛圍,都要遵守一定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無論是喧鬧繁華的都市,還是偏僻貧瘠的山村;無論是馬達轟鳴的工廠,還是硝煙彌漫的戰場;無論是隆隆飛馳的列車,還是討價還價的市場;無論是書聲琅琅的校園,還是溫情脈脈的家庭……這些,都構成人們言語交際的社會環境。這些社會環境既為交際者提供了必要的舞台,又決定著交際者的認識、興趣、習慣、作風,甚至性格、情緒、氣質、意誌。從而對彼此的交際行為產生製約和影響作用。“環境也創造人”,在這裏就表現得十分明顯。一位處在戰火紛飛的前線士兵,其對言語的發送或接受,與其複員後回到安謐恬適的山村的發送或接受,就會大相徑庭。置身於書聲琅琅的校園與莘莘學子之間,同置身於觥籌交錯的宴席與朦朧酒客之間,無論是發送者還是接受者,其行為表現就會截然不同。一位平時一毛不拔的吝嗇者,置身在人人爭相解囊捐款資助因洪水受災群眾的氛圍,他也許會毫不猶豫地掏出錢來,甚至慷慨激昂地抒發自己心係災區人民之情。

唐朝詩人劉禹錫說:“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就是看到了言語交際中,社會環境的重要製約與影響作用。他還進一步認為:“五刃之傷,藥之可平;一言成,智不能明。”告誡交際者:說話不注意社會環境而造成的惡果是無藥可救的。因此,對發送者來說,對誰發送、發送什麼、怎樣發送,要看所處社會環境如何。一位教師平日裏與親友、同事說什麼、怎樣說,關係不是很大。可他一旦站到講台上,麵對孜孜求學的學生,他就不能隨意亂說了。而對接受者來說,也是相應的:接受誰的、接受什麼、怎樣接受,也要看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如何。那些患病的法輪功練習者之所以會盲目接受大騙子李洪誌所說的“有病不用吃藥,不用打針,練功就行”而招致身心的嚴重傷害,就在於他們不顧當今這個講科學、講文明、講進步的社會環境。從這件事,也充分說明:交際者如果無視社會環境的製約與影響,盲目發送和接受,不僅會阻礙交際的進行,而且會招致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