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其他植物的栽培與養護(四)(1 / 3)

石蓮花

【產地分布】

原產於墨西哥,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形態特征】

石蓮花為景天科石蓮花屬多肉植物的總稱,約有160多個原始種,栽培變種更加數不勝數。多數品種植株呈矮小的蓮座狀,也有少量品種植株有短的直立莖或分枝。葉片肉質化程度不一,形狀有匙形、圓形、圓筒形、船形、披針形、倒披針形等多種,部分品種葉片被有白粉或白毛。葉色有綠、紫黑、紅、褐、白等,有些葉麵上還有美麗的花紋、葉尖或葉緣呈紅色。根據品種的不同,有總狀花序、穗狀花序、聚傘花序,花小型,瓶狀或鍾狀。

【陽光】

喜溫暖幹燥和陽光充足環境,忌烈日暴曬,夏季應適當遮陰。

【土壤】

盆土宜用疏鬆肥沃、具有良好透氣性的沙質土壤。可用腐葉土3份、河沙3份、園土1份、爐渣1份混合配製,並摻入少量的骨粉等鈣質材料。1~2年翻盆一次。

【花期】

花期7~10月。

【施肥】

生長季節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複合肥,施肥時不要將肥水濺到葉片上。施肥一般在天氣晴朗的早上或傍晚進行,當天傍晚或第二天早上澆一次透水,以衝淡土壤中殘留的肥液。

【溫度】

冬季夜間最低溫度要保持在10℃左右,並有一定的晝夜溫差,可適當澆水,酌情施肥,使植株繼續生長。若無法保持這麼高的溫度,應控製澆水,維持盆土幹燥,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的低溫,某些品種甚至能耐0℃的低溫。

【水分】

土壤不宜積水,否則會發生爛根。夏季高溫時植株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滯,可放在通風良好處養護,節製澆水、施肥。

【病蟲害防治】

常有鏽病、葉斑病和根結線蟲危害,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防治,根結線蟲用3%呋喃丹顆粒劑防治。蟲害有黑象甲危害,用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殺。

【擺放居室】

石蓮花是常見的多漿植物,葉片蓮座狀排列,肥厚如翠玉,姿態秀麗,觀賞價值較高。盆栽觀賞,是布置客廳、書房幾桌的上好植物材料。

第三部分觀莖植物

金琥

【產地分布】

原產墨西哥中部幹燥,炎熱的熱帶沙漠地區。

【形態特征】

莖圓球形,單生或成叢。球頂密被金黃色綿毛。有棱21~37,顯著。刺座很大,密生硬刺,刺金黃色,後變褐,花生於球頂部綿毛叢中,鍾形,黃色,花筒被尖鱗片。

【陽光】

要求陽光充足,夏季宜半陰,當氣溫達到35℃以上時,中午前後應遮陰,避免強陽光灼傷球體。在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5時以後,可將它置於陽光下,促使多育花蕾,並可避免過分遮陰造成球體變長而降低觀賞價值。

【土壤】

喜含石灰質的沙壤土,可用等量的粗沙、壤土、腐葉土及少量陳牆灰混合配製。每年應進行一次翻盆換土和剪除老根。翻盆使用新土,盆要用陽光曬和噴藥等辦法進行消毒處理,以防爛球。

【花期】

花期6~10月。

【施肥】

對肥分要求不高。盆底可用腐熟的雞糞或豆餅、骨粉、草木炭等作基肥,提高土壤堿性。

【溫度】

越冬溫度保持8~10℃,並保持盆土幹燥。溫度太低時,球體會產生黃斑。

【水分】

澆水必須待盆土完全幹燥後再澆,注意澆水時不要淋球體。夏季是金琥的生長旺季,需水量增加。如遇幹旱要勤澆水,時間最好是在清晨和傍晚,切忌在炎熱的中午澆過涼的水,易致病。

【繁殖】

主要有播種繁殖和子球嫁接法繁殖兩種方法。

播種:用當年采收的種子出苗率高。播種在5~9月進行,發芽後30~40天幼苗球體已有米粒或綠豆大小,可進行移栽或嫁接在砧木上催長。

子球嫁接法:是將培育3個月以上的實生苗嫁接上柔嫩的量天尺上催長。待接穗長到一定大小或砧木支撐不了時,可切下,晾幹傷口後進行扡插盆栽。在土壤肥沃、空氣流通的良好環境下,不經嫁接的實生苗生長也很快。上盆後的實生苗或嫁接子球,應放置在半陰處,忌陽光直射,7~10天後球體不萎縮,即成活。

【擺放居室】

金琥壽命長,容易栽培,花繁球壯,占據空間少,可擺放在任意居室觀賞。

緋牡丹

【產地分布】

原種瑞雲產於巴拉圭幹旱的亞熱帶地區。

【形態特征】

多年生肉質植物。莖扁球形,直徑3~4厘米,鮮紅、深紅、橙紅、粉紅或紫紅色,具8棱,有突出的橫脊。成熟球體群生子球。刺座小,無中刺,輻射刺短或脫落。花細長,著生在頂部的刺座上,漏鬥形,粉紅色,花期春夏季。果實細長,紡錘形,紅色。種子黑褐色。

【陽光】

應置於充足陽光下,以使球體保持鮮紅。冬季或長期雨雪天氣下陽光不足應補充光照,但陽光過強時則應稍遮陰。

【土壤】

喜含腐殖質多的肥沃、排水良好壤土。

【施肥】

喜肥,生長期每旬施腐熟餅肥水一次或化肥顆粒數粒。每年5月換盆一次,加入新鮮肥沃的腐葉土、沙與泥炭。3~4年宜更新。冬季應停止施肥。

【溫度】

喜溫暖,生長適溫3~10月為24~26℃,10月至翌年3月為15~20℃,最低不低於8℃。長江流域以北地區越冬需注意既要保溫,又要保持陽光。宜選取朝南陽台,夜間最好用棉窗簾保溫。24小時供暖的家庭相對管理簡單。

【水分】

耐幹旱,水分不可過多,以空氣潮濕環境為宜。生長期每1~2天對球體噴水一次,使紅色球體更加清新、鮮豔。

【繁殖】

主要用嫁接繁殖。溫室栽培全年均可進行,以春季或初夏最好,愈合快,成活率高。選取粗壯而柔嫩的砧木(常用量天尺,亦可用仙人掌、仙人柱、虎刺等),頂部削平備用;從母株上選取直徑1厘米左右的健壯子球為接穗,剝下後用消毒的鋒利刀片削平,將子球緊貼於砧木切口,球心對準砧木中心柱,用細線或細橡皮筋紮牢,鬆緊適宜。在室溫25~30℃條件下養護,7~10天鬆綁,再養護兩周,如接口完好,說明已成活。一般接後兩個月即可觀賞。

【病蟲害防治】

紅蜘蛛對緋牡丹球體的威脅很大,特別是在高溫多雨的季節,生長蔓延迅速,可使整個球體變成灰褐色,失去觀賞價值,嚴重時甚至造成死亡。應選取合適的藥物進行防治,同時應加施多菌靈之類的藥物防止因害蟲引發的病害。

【擺放居室】

小型盆栽。紅色球形體,光彩奪目,極為誘人,可裝飾陽台、書桌、書櫃、博古架。

鬆霞

【產地分布】

原產墨西哥。

【形態特征】

叢生,單個球體小,圓筒狀,直徑3~4厘米,高4~6厘米,暗綠色。疣狀突起小,圓形。刺座無毛,疣突腋部密生短綿毛。周刺40~60,剛毛狀,長0.6~1厘米,白色;中刺5~9,稍粗,暗黃色。小花漏鬥狀,直徑1.2~1.4厘米,黃白色。果實紅,種子黑色。

【陽光】

喜溫暖幹燥和陽光充足環境,怕強光,夏季應當適當遮陰。

【土壤】

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盆栽土壤以肥沃的腐葉土加粗沙,排水性要好。生長過程稍幹燥為好,切忌過濕,否則根部極易腐爛。花盆宜用淺盆,可每年換盆一次。

【花期】

花期夏秋季節,花期長,宜群栽。

【施肥】

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栽培3~4年需重新分株更新,保持球、刺清新,長勢旺盛。

【溫度】

較耐寒,冬季溫度不低於5℃。

【水分】

生長期可適當澆水,但盆土不能過濕。

【繁殖】

常用播種、扡插、分株和嫁接繁殖。播種,4~5月進行,種子細小,采用室內盆播,播後10天發芽,幼苗秋季可分栽。扡插,以5~6月為宜,直接從母株上剝下子球,插於沙床,約2周後生根。分株,3~4月結合換盆進行,將過於擁擠的植株,扒開直接分栽。嫁接,用量天尺作砧木,由於鬆霞的球體屬軟質莖,操作需謹慎,成活率低於硬質莖。

【病蟲害防治】

有時發生炭疽病和斑枯病危害,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蟲害有紅蜘蛛危害嚴重,可用20%三氯殺蟎碸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殺。

【擺放居室】

鬆霞小巧玲瓏,果實紅色久留球頂不掉,異常有趣。盆栽或組合成瓶景、小盆景,特別適合家庭栽培,裝飾窗台、案頭和書桌,優美大方。

量天尺

【產地分布】

原產我國海南及廣東,世界熱帶地區多有栽培。我國冬暖濕潤地區有室外栽培,但一般多截成短節作其他仙人掌的砧木廣為應用。

【形態特征】

攀緣狀灌木,多攀附樹上或岩壁上,株高3~6米,莖三棱柱形,多分枝,邊緣具波浪狀,長成後呈角形,具小凹陷,長1~3枚不明顯的小刺,具氣生根。花大型,萼片基部連合成長管狀,有線狀披針形大鱗片,花外圍黃綠色,內有白色。

【陽光】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盆栽宜放半陰處。

【土壤】

土壤以富含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壤土為好。

【花期】

花期夏季,晚間開放,時間極短,具香味。

【施肥】

每半月可追施腐熟液肥1次,冬季停止施肥。

【溫度】

怕低溫霜凍,冬季越冬溫度不得低於7℃,否則易受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