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精神病院(1 / 2)

三月,初春。清晨淡淡的霧氣輕輕纏繞在半山腰的樹林間。老舊斑駁的建築物在林間若隱若現;樹葉間偶爾露出的窗戶玻璃在初升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片片霞光。

這所建築物以前是間療養院,因為山區空氣好、環境好,離城市也不是很遠,就改為精神病院了。收治著大部分因災變和戰後不適應環境變化,並痛失親朋好友;遭受雙重打擊而精神崩潰的精神病人!

病院不大,因為在山上,總共就建了三層。一層辦公區,二、三層是病房區,醫院後院被設為康複區。整個病院被院牆圍住,病院房屋常年失修,因為經費原因隻是把房子的內部空間刷新了一遍,從院牆到房屋外觀上看還是透露著一股常年不住人,青苔爬滿牆的破敗氣息。

一個月前學習心理學的王曉雯來到這裏開始為期半年的實習,今年隻有二十二歲的王曉雯留著娃娃頭,身材小巧,白皙的臉龐上一雙大眼睛顯得神采奕奕,紅潤的小嘴每天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讓每天跟著她查房的護士長馬姐感慨不已,說曉雯要是擱在以前就是一個大家閨秀當小姐的命,怎麼會想到要學醫,還到病人不是瘋了就是魔障了的精神病院實習;讓馬姐有一種很是可惜的憐憫心情,覺得曉雯就像個鄰家漂亮的小姑娘讓人感到親近,或者就像自己的閨女一樣活潑可親。

於是每天主動陪著王曉雯了解各種病例、接觸各種病患。短短十幾天曉雯就在馬姐的幫助下基本了解了這裏的病患情況。病院大部分的病人屬於心因性精神障礙;心因性精神障礙是由於嚴重精神打擊或強烈的外界精神刺激所導致的精神疾病。

王曉雯一直在想:這些病人要經曆什麼樣的災變和戰爭;才能導致自己的精神受到強烈刺激而最終受創,或者說是自己的心裏承受能力和道德標準被刺激的最終坍塌不複存在了!才會使他們現在隻是生活在自己編織的世界裏,對外界的刺激完全是處於本能的反應了!

這些病人的共同點是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有較強的攻擊性,隻要有人走近或是聽見腳步聲,這些病人就會神經緊張、會有劇烈的肢體反應。為避免出現意外,最後隻能將病人束縛在病床上,否則他們會用一切可以攻擊的物體試圖攻擊出現在視線內的人。

按照曉雯的理解和分析這類病人治愈的可能性很小。自己來到病院一個多月所了解和接觸到的類似病例沒有幾例是成功治愈的!

對於王曉雯來說,接觸這些病患已經是醫院給予自己最大便利了。她的經驗、級別和年齡都還遠遠不夠資格進行病患治療,實習的第一天她就被警告:不要輕易接近、觸碰病患,會有危險!要多聽,多看,少說話!這是護士長馬姐對她的忠告。

今天早上照例是跟著護士長馬姐巡視病房。從三樓巡視下來走到二樓走廊時,王曉雯忍不住問道:“馬姐,我來了也快一個多月了,發現一件事哦,一直不好意思問。為什麼病院三樓收治的大部分病患都是五十多歲或年齡更老的病人。”

“還有病院有沒有收治過年齡更小一點的精神病患者啊?是不是年齡越大精神的抵抗能力就越弱啊?”

護士長馬姐聽到這話後停下腳步,扭過頭也不說話盯著王曉雯看,看的王曉雯心裏忽然就忐忑不安了,上下拽拽衣服,捋捋額前並沒有垂落的頭發,咬了咬下唇問道:“馬姐,我是不是說錯什麼話了哦,”馬姐看上去也就四十來歲,她看著這個平時表現的很伶俐的女孩歎了口氣說到:“曉雯啊!你年齡小,沒經曆過災變時的生活,災變後的戰爭也沒經曆過。所以很多事是你沒有經曆過的。你要記住不是每個人對於外界的刺激所產生的承受能力,他都能承受得了”。

“當人一但對於外界刺激承受不了時,按俗話說就是腦袋裏緊繃的弦繃斷了。他的精神就會受創,各人受創的嚴重程度都是不等的。”

馬姐一邊走一邊和曉雯說道:“你接觸的這些上了年齡的病患他們看到了什麼、承受了什麼、經曆了什麼?這些我們都是不知道的、也沒有辦法了解的,但是他們年齡老說明他們經曆過很多事,經曆過很多他們不願意經曆過的事。”

“但我知道他們都是從地獄裏走過來一遍的人,隻是最後精神實在承受不住打擊才會造成現在這個樣子的。曉雯你要記住他們都是可憐人,真的很可憐。你有見過這些病人有親人或朋友來探視嗎?沒有吧,一個都沒有。不是嫌棄和討厭他們,而是他們已經都失去親朋好友了,他們想要親朋好友嫌棄的機會也沒有了!都是可憐人啊......唉!”

“曉雯啊,你多接觸下康複區的病患吧,你這個年齡更適合那些快要康複的病患!三樓的病患你盡量少接觸,二樓的病患比三樓病患症狀要輕的多。另外病院收治年齡更小的病患也是有的啊!”“七天前剛送來的那個和你年齡差不多的小子,他就是我們院第一次收治年齡最小的病患,你應該和他接觸下,剛送來時的報告你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