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每一種生活都有它的價值(4)(2 / 3)

看到自己成了處處需要照顧的“廢人”,他心情極為沮喪,絕望得幾次企圖自殺都沒成功——那時,他連自殺的能力都沒了。

後來,在別人的講述中、在影視作品中,他認識了奧斯特洛夫斯基、海倫·凱勒、吳運鐸等一些中外鋼鐵戰士,他們在殘酷的命運麵前那永不折彎的堅韌品質,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來,生命的硬度遠在鋼鐵之上啊。

於是,他開始近乎自虐般地學習生活自理,在常人難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終於學會了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領,並毅然地告別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榮軍院,回到了當時還很貧窮的沂蒙山老家。

不滿足於僅能生活自理的他,又拖著殘軀,無數次地在山上溝下摔打,帶領著鄉親們開山修路、架橋引水、種樹、建果園……直到貧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來。他這個無手的村支書一當就是30多年,當得鄉親們無比敬佩。

從村支書的位置上退下來後,不甘寂寞的他,為給後代留一份精神遺產,又開始艱難地寫書——他用嘴咬著筆寫字,用殘臂夾著筆寫字,用嘴、臉和殘臂配合笨拙地翻字典。寫上幾十個字,都要累得他渾身是汗。

要知道,從未上過學的他,僅僅在榮軍院的習字班裏學會了幾百個字,雖說他後來一直在堅持讀書看報,但文學素養幾近於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以那樣的文化功底、那樣的身體條件,還能夠寫作。許多知情者勸他別自討苦吃了,可他寫作的信心毫不動搖,他硬是花了三年多時間,七易其稿,寫出了令著名軍旅作家李存葆都驚歎的撼人心魄的30多萬字的小說——《極限人生》。

他就是中國當代的保爾·柯察金——特殘軍人朱彥夫。

沒有雙手、雙腿殘疾、視力僅有0.25的朱彥夫,硬是憑著自立、自強的渴望,憑著挑戰命運的堅韌與執著,打碎了生活中的一個個“不可能”,以無手之臂書寫了傳奇人生,留下了生命熠熠閃光的篇章。就像他那部小說的名字一樣,他打破了人生的許多極限,創造了生命的輝煌。

心靈甘泉

其實,誰都可以像朱彥夫那樣,隻要信念在握,熱情永不泯滅,虔誠地努力向上,有些極限是完全可以被超越的,有些奇跡完全可以在拚搏中誕生。

即使你模仿得再逼真,你也隻能是他人的一個影子。

做最好的那個自我

繪畫是父親一生的熱愛,但大半生寒微的家境,連很一般的學習機遇也無法提供給他。一直很業餘的繪畫水平,成為了父親一生的遺憾。她3歲時,父親便開始培養她的繪畫興趣,並給她講了許多著名畫家的成功經曆,希望她能夠像他們一樣在繪畫方麵有所成就,能實現自己未圓的畫家夢。

起初,她在父親的指點下,還畫得有模有樣。時間一久,她繪畫的興趣便漸漸地淡了下來,可是一向乖巧聽話的她,不忍讓父親失望,盡管心裏不大情願,還是放棄了自己的其他愛好,走進了繪畫輔導班,一遍遍地在畫板上,被動地塗抹著自己也越來越不清晰的夢想。

因繪畫占用了太多的時間,她的其他功課落下許多,複讀了一年後,她才勉強考上了一所普通的藝術院校。

是大一的一次“校園模仿秀”大賽,改變了她後來的人生走向。

大賽的初賽,她輕鬆地過關;複賽前,她也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臨場發揮也很正常,結果她竟然沒能入圍最後的決賽。

帶著很大的失落,她獨自來到校園裏的人工湖畔,心情黯然地望著波光瀲灩的湖麵,不時地喃喃歎息:“我真笨啊,真的太笨了,我連模仿都做不好。”

“為什麼非要模仿好別人,而不去嚐試著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呢?”那位學生們都十分敬仰的老教授不知何時站到了她的背後。

“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她仰起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