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收獲美滿的人生(1)(1 / 3)

人生是不能重複的一盤棋,誰都無法從頭再來,那麼,你一定要設計好自己的人生目標,重視生命中的每一次選擇。誰都不會隨隨便便的成功,付出汗水,收獲果實,澆灌希望,收獲喜悅。手比頭高,腳比路長,誰能夠真正地懂得悉心傾聽,敏於思索,勇於創造,誰就能夠留下令人敬佩的閃光足跡,打開一扇扇成功的大門,品味到幸福的瓊漿玉液,贏得美滿的人生。

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從心中掏走那個美好的詞彙——熱愛。

拉響熱愛的琴弦

一位年輕人向著名的勵誌大師戴爾·卡耐基請教:身在職場,怎樣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如何贏得人們的敬重?對此,卡耐基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而是講了下麵這個故事。

玻利是一位職業乞討者,每天出門前,他都會精心地整理一下衣服,把舊皮鞋擦得幹幹淨淨,還要對著鏡子仔細地梳理一下頭發。然後,才拿著那把祖父傳下來的已有些破損的小提琴,很精神地出現在紐約市中心的人行道旁。

坐在一個簡易的小凳上,他像一個頗具風度的街頭藝術家,微眯著眼睛,很陶醉地拉著一首又一首的各國名曲。無論眼前是否有人經過,無論是否有人留意,玻利始終一絲不苟地拉著小提琴,仿佛已經完全沉浸到了那些飄動的音符中,忘卻了自己是一個乞討者,他對眼前那個接納愛意和善念的小紙盒,一點兒都不在意。似乎他並不需要人們的捐助,隻要能夠盡情地演奏,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那天,天空中飄起了細細的雨絲,玻利移到了一個廊柱邊,繼續他的傾情演奏。卡耐基從他身旁經過時,不由自主地停下來,對他的技藝微微地頷首。

“先生,可以演奏一曲舒伯特的《小夜曲》嗎?”一曲終了,卡耐基問他。

“當然可以。”他隨即調好音調,很投入地演奏起來。

很快,周圍人們的掌聲接連不斷地響起,他的興致更高了,又演奏了更有難度的樂曲。

“很好!你有這麼好的演奏水平,為何不去一個演奏團隊呢?”卡耐基有一點兒困惑。

“我的這個職業不好嗎?”玻利微笑著。

“我是說你完全可以到那裏施展你的才華。”卡耐基解釋道。

“我認為,在這裏更好一些,誰都可以做我的聽眾,誰都可以免費聽我的演奏。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因此知道我的演奏有多麼重要。”玻利對自己的選擇相當滿意。

“我是說,你在這樣的場合……”卡耐基欲直言不諱。

“哦,你是說我不應該做一個乞討者?的確,我需要大家的幫助,但我不是在乞求,而是在交流。”玻利一臉的平靜。

“交流?”卡耐基對他的新見有些驚訝。

“是的,我在與過路的人們分享美妙的音樂,我在表達我的熱愛之情,也在感受大家的熱愛之情,樂曲是我們最好的交流語言,這樣的交流不是很棒嗎?”玻利甚至有些得意了。

“的確是不錯的想法,你絕非單單為了交流才做這樣的選擇吧?”卡耐基開始有些敬佩他了。

“當然,我這樣選擇的主要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熱愛。”玻利揚了揚手中那寶貝似的小提琴。

“很好,因為熱愛。”卡耐基似有所悟。

“對,因為熱愛,無論陽光是否明媚,無論生活是否如願,我都會愉悅地麵對,都會拉響琴弦,會讓快樂的音符圍著自己跳舞。”說著,玻利繼續他的忘情演奏。

玻利絲毫不避諱自己是一個乞討者,但他自己獨特的言行卻更像一個真正的奉獻者。因為在他那裏,人們更多地看到的是熱愛、認真、執著等等優秀的品性。他讓人們堅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從心中掏走那個美好的詞彙——熱愛。

心靈甘泉

無論是誰,無論正在經曆著怎樣的生活,請一定要拉響熱愛的琴弦,讓優美的琴聲,給自己一份欣慰,也給世界帶來一片明媚。

一個人隻要有了芬芳的心願,就一定會向世界綻放醉人的馨香。

芬芳的心願

2006年4月的一天,她看到一部震撼心靈的紀錄片,片中講述了非洲有一種瘧疾平均每30秒鍾就要奪去一個孩子的生命。隻有5歲的她不由自主地搬起小手開始數數,數到30,她驚恐地喊道:“媽媽,我們不能讓那些小朋友死去!”

媽媽告訴她:“有一種泡過殺蟲劑的蚊帳可以保護小朋友不被蚊蟲叮咬,但他們買不起。”

“我們可以幫他們啊!媽媽,我以後不買零食,不買芭比娃娃和故事書了,我們捐錢給非洲的小朋友買蚊帳。”她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在媽媽的幫助下,一頂足以保護4個人的大蚊帳,很快便通過美國的一家慈善機構——“隻要蚊帳協會”送抵非洲。

她沒有因為成為“隻要蚊帳協會”最小的捐贈者而欣然,卻有些沮喪地想:“還有那麼多孩子需要蚊帳,自己的力量太微小了。”

忽然,她想到了募捐。想到了就去做,為了發動更多的人來幫助非洲的小朋友,她設計了用歪歪扭扭的字簽名的證書,發給每個捐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