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社會篇(3)(3 / 3)

——G.K.切斯特頓

以為那些為公眾鼓噪得最響亮的人一定最關心公眾利益,這是一種普遍的誤解。

——埃德蒙·伯克

名人軼事

意大利文藝複興盛期的著名畫家拉斐爾曾經在梵蒂岡教皇皇宮裏繪製壁畫。他對此項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並且表現了極大的虔誠。他按自己對《聖經》的理解和想像,仔細地勾勒著每一個線條。經他手,一個個宗教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牆壁上。

有一天,兩個人來觀看拉斐爾作畫。當時的拉斐爾正站在支架上,酸痛的手臂吃力地揮動著畫筆。其中一個人看了一會兒,然後不懂裝懂地批評拉斐爾,說他把壁畫上的耶穌和聖保羅的臉都畫得太紅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拉斐爾停下畫筆,背對著他們,用非常低沉的聲音回答道:“閣下,我是故意這麼畫的,因為聖主在天堂看到教堂裏有你們這些人而感到有些羞慚。”

名言

隻有上帝才能判斷人心如何;凡人隻能從行動上看人們的動機。

——司各特

憎恨之中也隱藏著一種忌妒:我們想勝過敵人。

——尼采

名人軼事

1931年,哈默從蘇聯回到美國。這時,富蘭克林·羅斯福即將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哈默透過深入研究,認定一旦羅斯福得勢,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會被廢除。哈默進而想到,到那時,威士忌和啤酒的生產量將會十分驚人,市場上將需要大量的酒桶用來裝酒。酒桶並非一般木材可以製造,非用經過特殊處理的白橡木不可。他在蘇聯生活多年,知道那裏有自橡木出口。於是,他又去蘇聯,憑著他的老關係,訂購了幾船白橡木板,他還在紐約碼頭附近設立了一間臨時的酒桶加工廠,作為應急之用。

後來,他又在新澤西州建造了一個現代化的酒桶加工廠,取名哈默酒桶廠。

可貴的是,當哈默做這些事時,“禁酒令”尚未解除。當哈默的酒桶源源不斷地從生產線上滾出來時,禁酒令真的被解除了。很快,人們對威士忌的需求急劇上升,各酒廠的生產量也隨之直線上升,但問題是需要大批酒桶。此時,哈默早已給酒廠準備好了大量酒桶。生產酒類的廠家有許多,而大規模生產酒桶的工廠卻隻此一家,於是哈默製造酒桶獲得的盈利大大超過了酒廠。

哈默的成功,就在於成功地預測將來。

名言

一個聰明人從敵人那裏得到的東西比一個傻瓜從朋友那裏得到的更多。當競爭與敵視同你比鄰而居時,謹慎就會茁壯成長。

——格拉西安

在幸運時不與他人同享的人,在災難中絕對不會是個忠實的友人。

——伊索

名人軼事

在19世紀末英國的鄉下,有個紳士帶著他的孩子到溪邊野餐,一不留神,孩子竟然掉到水流湍急的溪水裏。這時,有個叫弗萊明的鄉下小孩子奮不顧身地跳進溪水中,三兩下便將小孩救了上來。紳士十分感激弗萊明的英勇行為,當下便給弗萊明一個承諾,願意負擔他一生所有的學費。

30後年,弗萊明在一所知名的大學中擔任研究工作,負責進行有關細菌培養的醫學實驗。

當時一切科技都還在萌芽階段,弗萊明負責的細菌培養工作可說是十分的艱辛。弗萊明的同事們總是滿腹牢騷、怨天尤人的,但弗萊明的態度則不一樣,他不斷地透過顯微鏡,觀察已經發黴的培養液。

經過不斷地研究,終於弗萊明在顯微鏡下,清楚地看到侵入培養皿的黴菌正在不停地吞噬培養液中的細菌。弗萊明從中得到靈感,成功地於公元1929年,提煉出可以對抗致命病菌的“青黴素”,也就是今天醫學界依賴頗深的“盤尼西林”。

不久,英國的首相邱吉爾不幸罹患當時足以致命的肺炎,人們一時束手無策。有人向他推薦,考慮新藥物“青黴素”可能對他的致命肺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