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目標是前進的燈塔(1)(1 / 3)

目標決定命運

美國一個研究成功的機構,曾經長期追蹤100個年輕人,直到他們年滿甾歲。結果發現:隻有一個人很富有,其中有5個人有經濟保障,剩下%人情況不太好,可算是失敗者。這%個人之所以晚年拮據,並非年輕時努力不夠,主要因為沒有選定清晰的目標。

當你沒有清晰遠大的目標時,不是沒有信息,而是你不知道需要什麼信息;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你不知道怎樣辨別機會;

不是你能力不夠,而是你的低標準目標使你能力退化,所以你的生活失去重心。

當你擁有明確、遠大的目標時你的潛能逐漸得到發揮,你開始與時間賽跑;你的能力與日俱增,信心也隨之提高;你的機會越來越多,有時你不得不放棄一些;你的運氣越來越好,成功早已成竹在胸,因此你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

心靈點擊:

蒙田說:“一個人最偉大和華麗的樂章就是知道如何有目標地生活。”

目標是前進的方向

黑驢與白馬從小就是好朋友。唐僧去西天取經時邀請他們一同前往,黑驢不想遠離家鄉,白馬卻跟唐僧上路了。

17年後,白馬載譽歸來,給黑驢講述取經途中驚心動魄的奇遇,令黑驢羨慕不已。白馬說:“其實我們倆這麼多年走的路程是一樣多的,隻是我心中一直懷有去西天的夢想,所以才過得如此精彩;而你卻什麼都不想,所以時間都用在原地轉圈上了。”

黑驢哭了,不是因為17年前沒有目標,而是因為他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心靈點擊:

本傑明·以賽亞·梅斯說:“人生的悲劇不在於沒有實現目標,而在於沒有目標可實現。”

目標是奮鬥的動力

美國有位年輕的警察叫亞瑟爾,有一次在執行任務中,他被歹徒用槍射中左眼和右腿膝蓋,半年後,當他從醫院出來時,完全變了個樣:一個曾經高大魁梧、雙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夥子現已成了一個又跛又瞎的殘疾人。

當地政府和一些其他組織授予了他許許多多勳章和錦旗。一位記者曾問他:“你以後將如何麵對你現在遭到的厄運呢?”

亞瑟爾說:“我知道歹徒到現在還沒有被抓獲,我要親手抓住他,這是我給自己製定的目標。”

在這以後,亞瑟爾不顧他人的勸阻,參與了抓捕那個歹徒的行動。他幾乎跑遍了整個美國,甚至有一次為了一個微不足道的線索獨自一人乘飛機去了瑞士。

9年後,那個歹徒終於在亞洲某個小國被抓獲了。當然,亞瑟爾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慶功會上,他再次成了英雄。很多媒體稱讚他是全美最堅強、最勇敢的人。

心靈點擊:

人可以失去一隻眼睛或者一條腿,這並不要緊,但是我們不能失去人生奮鬥的目標,因為失去了目標,就失去了一切。

要有明確的目標

斯蒂芬·史匹柏在冗歲時就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製片人,電影史十大賣座的影片中,他個人囊括四部。

史匹柏在十二三歲時就知道,有一天他要成為電影導演。在他17歲那年的某天下午,當他參觀環球製片廠後,他的一生改變了。那可不是一次平常的參觀活動,在他得窺全貌之後,當場他就決定要怎麼做。他先偷偷摸摸地觀看了一場實際電影的拍攝,再與剪輯部的經理長談了一個小時,然後結束了參觀。

於是第二天,他穿了套西裝,提起他老爸的公文包,裏頭塞了一塊三明治,再次來到攝影現場,裝出他是那裏的工作人員。當天他故意避開了大門守衛,找到一輛廢棄的手推車,用塑膠字母,在車門上拚成“斯蒂芬·史匹柏”、“導演”等字。然後他利用整個夏天去認識導演、編劇、剪輯,終日流連於他夢寐以求的世界裏。從與別人的交談中學習、觀察並發展出越來越多關於電影製作的感覺。

終於在20歲那年,他成為正式的電影工作者。他在環球製片廠放映了一部他拍得不錯的片子,因而簽訂了一紙7年的合同,導演了一部電視連續劇。他的目標終於實現了。

心靈點擊:

在生活中,許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正確的指導方向和明確的目標。

目標就是樂趣

卓別林有一次出席一項頒獎典禮,在典禮之後還未走出大門就遭到大批記者與影迷的包圍。有位記者擠到他前頭,大聲問他:“請問大師,您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部?”

卓別林微笑著回答他說:“你說呢?”

記者望著卓別林手中的獎杯,斬釘截鐵地說:“我想一定是您得獎的這部。”

可是卓別林竟然出乎眾人意外地搖搖頭。

記者不甘心地繼續問:“那是上一部得獎的作品嘍!”

沒想到卓別林還是搖搖頭說:“那一部似乎沒有這一部好。”

這個回答引起了眾人的好奇心,大家開始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