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大業八年(1 / 2)

隨著不夜城開張之後,楊炎就更加低調起來,除了整日帶著三千多赤燕軍出入深山訓練或者縱馬平原之外,他幾乎沒有別的事情。

六月初一,室韋、赤土都派使臣來貢獻土產。

六月初二,雁門賊帥尉遲文通聚眾三千人,在莫壁穀據守。楊廣震怒,立馬派鷹揚郎將楊伯泉率部擊敗了賊寇。

六十四日,民部尚書、銀青光祿大夫長孫熾去世。

十二月初三,左光祿大夫、吏部尚書牛弘去世。

十二月初五,朱崔人王萬昌起兵作亂,派隴西太守韓洪討伐平定。

大業七年(611)正月十六日,左武衛大將軍、光祿大夫、真定侯郭衍去世。

二月初三,楊廣登釣台,駕蒞揚子津,大宴百官,按等級賞賜他們。

十六日,百濟派使臣前來朝貢。

十九日,楊廣從江都乘龍舟駛入通濟渠,於是駕臨涿郡。

二十六日,下詔書說:“軍事工作有七件大事,首要的是安民。政治有六件基礎的東西,要靠教授道義來振興。高麗國的高元缺失了屬國應有的禮節,朕想前往遼東問罪,弘揚我克敵製勝的謀略。雖然關懷高麗人民,但隻是從事視察地方的工作。現在到涿郡去,巡視安撫民心習俗。黃河北部各郡及崤山東西部地區凡年滿九十的人,冊令授予太守官銜,滿八十歲的人,授予縣令官銜。”

三月初二,右光祿大夫、左屯衛大將軍姚辯去世。

四月十五日,楊廣到涿郡的臨朔宮。

五月初四,任命武威郡守樊子蓋為民部尚書。

秋天,發水災,崤山以東、黃河以南地區淹沒了三十多郡,百姓多賣為奴婢。楊炎雖早有準備,但是還是被突如其來的水災弄的有些慌亂。

隻因他知道大業七年有水災,卻不知道是什麼日期,也無法說服楊廣。他帶著三千多赤炎軍救下了無數百姓,並請旨楊廣將這些災民送往張掖。

考慮張掖這兩年稅收倍增數十,楊廣便同意的楊炎的請求,派了兩萬大軍壓送糧草護送十七萬災民前往張掖安置。

十月初四,砥柱山崩塌,堵塞河道,迫使黃河水倒流數十裏。

十月初七,任命東平郡守吐萬緒為左屯衛大將軍。

十二月初八,西麵突厥處羅多利可汗前來朝見天子。

楊廣大為高興,以特殊禮儀接待。此時遼東戰士及運送物資的人堵塞在路上,晝夜不斷,苦於兵役徭役的人開始成群為盜。

十二月十三日,責令都尉、鷹揚與郡縣配合追捕,一旦抓獲,隨即斬決。

時間一轉,到了大業八年(612)。

正月初一,大軍集結在涿郡。

楊廣任命兵部尚書段文振為左侯衛大將軍、楊炎為東都留守。

這一次,為了對付高麗,楊廣幾乎動用了大隋的所有兵力。

左路第一軍往鏤方道,第二軍往長岑道,第三軍往海冥道,第四軍往蓋馬道,第五軍往建安道,第六軍往南蘇道,第七軍往遼東道,第八軍往玄菟道,第九軍往扶餘道,第十軍往朝鮮道,第十一軍往沃沮道,第十二軍往樂浪道。

右路第一軍往黏蟬道,第二軍往含資道,第三軍往渾彌道,第四軍往臨屯道,第五軍往候城道,第六軍往提奚道,第七軍往踏頓道,第八軍往肅慎道,第九軍往碣石道,第十軍往東日施道,第十一軍往帶方道,第十二軍往襄平道。

楊廣特別在旨意中提到:“凡是此次出征的各軍,首先要遵循朝廷的作戰方略,然後絡繹出發,在平壤會師。

我軍將士無不像豺豹那樣勇猛,具有百戰百勝的雄心,眼睛一瞪就會使山嶽崩塌,大聲怒吼就會讓風雲升騰,同心同德,猛士俱在。朕親自擔任元帥,為軍隊指揮調度,渡過遼水向東進發,沿著大海西邊進軍。解救邊遠地區處境極端困苦危急的人民,慰問亡國之民的疾苦。

此外,那些輕裝前進遊動於敵軍的空隙中的部隊,應當見機行事,趕赴戰場,藏好鎧甲,銜枚噤聲,出其不意進行突然襲擊。還有海上一路軍隊,船隻首尾相接,長達千裏,風帆高揚,迅如閃電,巨艦奔馳,疾若雲飛,大小船隻截斷浿江,逕直開赴平壤,敵人躲進島嶼的希望已絕,像青蛙那樣藏入廢井的路子已斷。

其他隨朕出征的異族部隊,無不拉弓待發,微、盧、彭、濮等地的軍隊,不用商量就眾人一辭。依仗天意,討伐叛逆,人人都百倍勇敢,憑借這樣壯大的隊伍來同敵人作戰,那勢頭就等於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