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種子一旦紮根,就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少年時的誌向,在很大程度上會引領我們一生的命運。所謂“有誌者事竟成”,我們都應該懂得這樣一個道理。隻有從小製定自己的目標,並朝著它不斷地努力奮鬥,才能迎來成就大業的一天。
34
從小懷有遠大理想
古代馬其頓國王,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曆山大從小就非常熱愛學習,他有一個優秀的品質,就是智力上的好奇心。他的老師是當時最負盛名的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他受到導師的啟發,對醫學、自然現象、物理學、地理學以及動物學非常感興趣。他熱愛亞裏士多德甚於愛他的父親,因為他覺得後者僅僅生育了他,而前者卻滿足他很多的好奇心,教會他怎樣做一個高貴的人。有一次,他在閱讀《荷馬史詩》時,亞裏士多德走過來問他:“亞曆山大,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亞曆山大毫不猶豫地說:“我希望長大以後有我祖先們的業績。我要率領大軍,走到世界盡頭。”
亞曆山大從小就對世界版圖懷有好奇心。有一次,他向廷臣們問道:“馬其頓的背後是什麼?”廷臣告訴他:“是群山。”他又問:“群山的背後呢?”廷臣答道:“是海洋。”亞曆山大問:“那麼海洋的背後呢?”廷臣答不出來,覺得這孩子提的這個問題太怪了。又有一次,由小亞曆山大負責接待波斯的使臣。波斯是亞曆山大一心想征服的亞細亞龐大帝國。於是他友善地接待了這位使臣,詳細詢問了波斯國的長度和界限。波斯使臣看到這個孩子不是對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感興趣,而是問這樣的問題,驚歎道:“這個孩子才真是一個偉大的君主,而我們的國王隻不過徒有錢財而已。”
亞曆山大一直隨父馳騁在戰場上,當他18歲生日時,馬其頓的全體將士開懷暢飲,一片喜慶場麵。然而這宴會的主人亞曆山大卻心事重重,他一個人悄悄地離開了筵席,來到海邊,倚石而坐,望著層出不窮的浪花默默出神。他對父親的一連串勝利沒有喜悅,甚至還十分嫉妒。他為自己年滿18而深深苦惱,因為他已到成人年齡,而功名卻無著落,他不由對著大海出神,何日才能稱霸世界?
亞曆山大在20歲時,終於繼承了王位,成了馬其頓的國王,他繼承父親的遺誌,征服希臘,遠征龐大的波斯帝國。
亞曆山大以其短暫的一生,創下了輝煌的業績,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的世界性奴隸製大帝國,他英年早逝(年僅33歲),但他氣吞山河的壯誌,令後人歎服。
人生哲理
一個從小懷有遠大的理想,又願意不斷拚搏、勇於進取的人,常常能夠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亞曆山大從小就懷有征服世界的理想和抱負,並不斷以此激勵自己。
作為小學生,我們雖不能像亞曆山大一樣,心懷征服世界的龐大野心,但應該學習他少年立誌的精神。早一點立誌,才能早一點向著自己的誌向拚搏、奮鬥,這樣才能早一點成功,早一點品嚐到勝利的果實。
35
立誌不怕年紀小
很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道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他的名字叫陳景潤。
陳景潤從小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醜小鴨”式的角色。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醜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
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隻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國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
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裏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麵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不是這樣,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裏麵去覓取人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