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核試驗轉向(1 / 1)

核軍備控製領域的一個新的難題是,少數核大國已經從以往的核試驗中掌握了大量數據和先進技術,從此可以更加隱蔽地將核武器試驗從現場轉入實驗室。

例如,美國政府早在1993年11月就曾經指示有關部門製定一項“核武庫管理計劃”,該計劃建議建立一批進行核試驗的設施,以便在全麵禁止核試驗的情況下利用這些設施進行模擬試驗,繼續維持其核優勢。

法國也為此作了相應的準備,建造了一座大功率的激光裝置,以便今後的核試驗能夠進入實驗室。

1997年7月,俄羅斯官員則表示,盡管經費不足,俄優先發展戰略武器的計劃仍進展順利,21世紀俄羅斯仍將保持核大國地位,並且在這個月還從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發射了一枚新型戰略導彈。

這表明,原先的少數核大國,雖然表麵言詞冠冕堂皇,但核威懾力量決不會放棄,而且要繼續完善。

早在1993年,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主任就說過:“核試驗要設法替代,但我們必須盡力把工作做好。”他們要求安裝對武器部件進行非核試驗的試驗裝置,以及能模仿核爆炸的超級計算機。他們甚至創造過一個新名詞虛擬爆炸。

美國的地下核試驗分兩類:一類是武器研製試驗,爆炸新的核武器或者經過改進的核武器;另一類是“效應試驗”,試驗其他武器係統承受核爆炸輻射和熱的能力。效應試驗都是在試驗場地下深處的水平隧道內進行的,在核武器和幾百米或幾千米外的地下試驗站之間有真空管相連,核爆炸產生的輻射以光速傳到試驗站,被試驗的物品例如必須能在核戰爭期間繼續運轉的軍用衛星的部件一就裝在試驗站中。相比之下,武器研製試驗比較簡單。這種試驗則是在豎井中進行的,可能是為了試驗一種武器的新部件,也可能是為了獲取熱核聚變的數據。這些數據必須趕在核爆炸摧毀儀器之前通過電纜傳到地麵上。

在美國裏根和布什擔任總統期間,美國國內反對核試驗的壓力就已逐漸增長,蘇聯解體後這種壓力達到了頂點。克林頓1992年競選總統時說,他支持全麵禁止核試驗,但他當政以後,其政府官員在禁止核試驗問題上一直持不同的意見。

據說,他們主要的擔心是,核武器儲存的時間久了,由於諸如塑料和高效炸藥等物質以及電子元件和其他部件受損,這些核武器可能會出毛病。為了使武器保持能用,美國就必須不斷地檢查儲存武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並且還得保留一批骨幹專家來分析問題和主持維修。因此,他們希望搞一些新的設施。

例如,他們特別想出資建造國家點火實驗室,即巨大的激光聚變實驗室。這些武器研究人員,希望提高對在核武器裏使用的高效引爆器進行非核試驗的能力。他們還希望獲得更先進的高性能計算機,以便能精確地模仿核爆炸過程。到了1997年,美能源部宣布,它已經批準耗巨資建立一個激光中心,用於在不爆炸的情況下試驗核武器。

政府方麵說,需要用這套國家點火設備使美國既能保證核儲備又不違反全球禁止核試驗條約。它將用來模擬核彈頭裏的反應。

但是主張核裁軍的人說,這套設備可能會帶來比今天的核武器威力大得多的新一代核武器,使全麵禁試條約的目標無法實現。

能源部說,這套設備將產生“相當於現有激光50倍的能量,並將首次在實驗室的環境下生成接近太陽核心的物質狀態。

盡管冷戰已結束多年,但一份被公開的美國解密文件顯示,美國仍在竭力開發新的核武器或修改現有核武器的設計。

這份來自能源部的文件是美國官方發展核武器的計劃。文件透露,共有約25000人為這一高度機密的工業計劃服務。這些實驗室目前正在使用新的設計技術。其中對某些核彈頭的工作包括逐步重新設計氫彈的核心部分一原子引爆裝置。批評家指出,這文件表明政府正在破壞有關禁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開發的條約。

然而,有關政府當局則表示強烈反對,並堅持其工作是遵守國際公約的,能源部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否認了正在開發新武器的說法,表示文件中所說的工作隻是將過時的設計現代化。此項工作的目標是延長核彈頭的壽命,增加安全性和防禦性,使新品種的武器能夠投入使用,但武器的爆炸威力並沒有增加。

可是,民間的保護自然資源組織不同意此說法,指出文件中所述的一些工作,明顯意味著將增加核彈頭的威力和準確性,使其能夠深入到地下,以摧毀敵軍的地下掩護體。一支由高技術設備和人員組成的隊伍正在悄悄地進行熱核武器的升級換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