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寬心是原諒可容之言,饒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寬心,是一種心理狀態;心寬一點,煩惱少一些;心寬一點,快樂多一些;心寬一點,日子順一些;心寬一點,成就多一些。寬心,更是智者的一種選擇。正如有句名言說得好: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胸懷。可以說,寬心的人,都有一顆寬容之心。

寬心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大學問。能戒除急躁憂愁,抑製悔憎恨怨,平息對立矛盾。寬心還是一門人際交往的藝術。能潤滑彼此的關係,消除彼此的隔閡,掃清彼此的顧忌。所以,知道寬心的人生最開心。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上這樣那樣的麻煩,有時還會遭到不公的待遇甚至讓人誤解,但我們不要因為對方不公正的批評或誤解而像對方一樣失去理智。正如胡亂先生在《胡適來往書信選》中曾寫道:“我受了十餘年的罵,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有時他們罵的不中肯,我反替他們著急。有時他們罵的太過火,反損罵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們不安。如果罵我而使罵者有益,便是我間接於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願挨一罵。”胡亂先生如此豁達、寬容的表現,不失為排除心理困擾的一劑藥良藥妙方。可見寬容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

有位初一的老師在課堂上發現一名學生上經常低頭做些什麼,於是他走過去拿起學生的畫,發現畫中的人物正是齜牙咧嘴的自己,他沒有發火,隻是憨憨地笑笑,要學生課後再畫得更神似一些。自此,那位學生再也沒有在課堂上畫畫,各門功課成績優異,後來還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漫畫藝術家。寬容是對對方的尊重、接受、愛心,有時候更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可見寬容是一種態度,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

寬心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學問,是對人生的態度。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時刻都會遇到選擇和放棄的問題。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既然有了選擇,那就必然有“得”有“舍”。正如著名作家賈平凹說:“舍與得實在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藝術” 。世間萬物皆是矛盾統一體,勢必會存在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這種現象。比如,選擇了拚搏,必然要放棄安逸;選擇了紮實,必然要放棄散淡;選擇了勤奮,必然要放棄清閑。學會舍得,是任何人都需要參悟的人生大智慧,所以,不管你工作有多忙,不管你工作有多累。抽出一點時間吧,給自己思考的時間,感悟這個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的人生大問題吧。什麼時候,你悟透了,你不僅可以得到快樂,還能事事順心,成就自己完美的人生。

寬心,是一種對待人生的態度;舍得,是一種人生成功的智慧。隻有做到寬心,才能做到寵辱不驚,得失自若,感悟人生的平淡和快樂;隻有看透得失,才能明白人生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寬心是一種精神,一種領悟;舍得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寬心,才能在平淡人生中,享受快樂和幸福;舍得,才能得大千世界,左右逢源,有所收獲。

本書講述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隻有做到寬心,有所舍棄,才能有所得到。而這個“得”,或許是一種對待人生淡然的心境,或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或許是一門處世的生存智慧和學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隻有深入其中,才能領悟至理,真正收獲淡然而富足的人生。對每個人來說,隻有在得失中寬心,在寬心中看得失,才能真正達到身心的和諧,人生的快樂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