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的激勵,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導致庸碌無為;一個群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因為相互的依賴和潛移默化而喪失活力,喪失生機;一個行業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失去進取的意誌,就會因為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有了對手,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隻有等著被吞並、被替代、被淘汰。
有很多爭強好勝的青少年,總是不喜歡自己的競爭對手,有的甚至把對手視為心腹大患,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其實,隻要反過來仔細一想,便會發現,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其實是一種福分、一種造化。因為,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你時刻有種危機四伏的感覺,會激發你的鬥誌。
所以,不要總是憎恨我們的對手,不要因為自己遇到了對手而失魂落魄。就像一位哲人所說的那樣:“感謝敵人和對手吧,因為正是他們,使你變得如此傑出和偉大。”
在康熙即位6周年之際,一次宴會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莊太皇太後,感謝孝莊輔佐他登上皇位,一統江山;第二杯敬眾大臣和天下萬民,感謝眾大臣齊心協力盡忠朝廷,萬民俯首農桑,天下昌盛;當他端起第三杯酒時,卻說:“這杯酒敬我的敵人,吳三桂、鄭經、葛爾丹,還有鼇拜。”宴會上的眾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著說:“是他們逼著我建立了豐功偉績,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
康熙是一代明君,更是一位智者。他在競爭對手身上發現的益處比愚人在朋友身上發現的益處還要多。一個人需要朋友,也需要對手。朋友可以從感情上給你帶來最好的鼓勵,對手則可以從思想上給你帶來最深的刺激。善用對手的刺激,可以學到最重要的東西。
朋友是並肩作戰的。並肩的人,觀察隻及我們的側麵,不容易看出真正的弱點,所以也談不上如何建議補強這些弱點。對手為了在競爭中贏得勝利,必定會全麵觀察。在他們發動進攻的時候,必然會針對你的弱點,用他們的優勢來攻擊你的弱勢,從而取得競爭的勝利。
在競爭的過程中,你可以從對手身上學習他們的強項,彌補自己的不足。有一個可以與之相互比較、相互競爭的對手,往往可以給你帶來持久的成長。孟子所說的“國無外敵者,恒亡”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很多人沒法這樣看待自己的對手,總覺得對手是自己的潛在威脅。特別是有些青少年,總是把競爭對手當作敵人,哪有向敵人學習的道理。在碰到敵人的時候,首先是不屑,接著就是憤怒,最後則是不能在他麵前提起敵人的隻言片語。
越是敵人,可以學習得越多。對方要打敗你,一定是傾盡全力,無所不用其極。在他們使出渾身解數的時候,也就是傳授你最多招數的時候。所以,如果你有個對手,尤其很強的對手,你應該打心底裏歡喜。就像每天要照鏡子,你要每天仔細盯緊這個對手,好好盯著他,好好跟他學習。如果你沒有對手,就要想辦法製造出對手來。對手總會給你帶來壓力,逼迫你努力投入到“鬥爭”中去,並想辦法成為勝利者。在同對手的對抗中,你才能真正磨煉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說,你的對手是你前進的助推器,是你成功的催化劑。
即使是對手,也要寬容對待
《詩經?衛風》中有雲:“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就是說,你對別人好,別人對你更好。普通的朋友之間尚且如此,倘若胸懷寬廣,對自己的對手也能“投以木桃”,那你的對手也一定感激涕零,視你為恩人一般。日後可能會選擇時機報答你,給予你幫助,讓你獲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