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定義及測定意義
抗張強度是指革試樣在受到軸向拉伸被拉斷時,在斷點處單位橫截麵上所承受力的負荷數,以N/mm2表示,即MPa。用數學形式表示為:
T=F/S
式中:T——試樣的抗張強度(N/mm2或MPa);
F——試樣斷裂時所承受的最大拉力(N);
S——試樣斷裂麵的麵積(mm2)。
皮革製品一個突出的優點是堅固,經久耐穿,即所采用的皮革具有較高的強度。通過測定革的抗張強度,了解革在外力作用下的變形情況和它們所承受的作用力,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判斷製品的耐用性能。抗張強度是鑒定革的物理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
1.5.2試樣準備
用模刀從樣塊上切取,得到形狀所示的皮革試樣(要求切下的試樣橫斷麵盡量避免梯形)。試樣規格,然後對試樣進行空氣調節。
1.5.3操作方法
1.5.3.1測定試樣的寬度
測量試樣的寬度準確到0.1mm。共測量6個數據,3個在粒麵,3個在肉麵。測定部位是:一個在試樣腰部的中間E點,第二、第三個分別在E和AB、CD線的中間。6個數據的算術平均值就是這個試樣的寬度。對於切取規定試樣,寬度可直接取b值。
1.5.3.2測定試樣的厚度
按照厚度測定法的規定,用定重式測厚儀測定試樣的厚度。測定的部位是:E,E和AB、CD的中間。3個點的平均值作為這個試樣的厚度(小號試樣隻測定E點的厚度)。
1.5.3.3計算試樣的橫截麵積
橫截麵麵積=寬度×厚度
1.5.3.4測定拉力F
拉力F在拉力機上測定。
(1)調整拉力機上的砝碼,使其最大負荷不超過試樣所能承受力的5倍(估算)。
(2)調整拉力機活動夾的拉伸速度為(100±20)mm/min。
(3)調整拉力機讀數盤上的指針到“0”點。
(4)將試樣垂直固定在拉力機的上、下夾鉗中,使其受力部分的長度為50mm(小號和大號試樣分別為20、100mm),並使上、下夾鉗的邊緣分別與AB、CD線相重合,不得歪斜或變曲。
(5)開動機器,到試樣拉斷為止。
(6)記錄試樣斷點的位置及試樣斷裂時的最大負荷F。拉伸過程中滑出夾持器的試樣數據棄之。
1.5.4計算
T=F/S
報告結果取縱橫4個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注:試樣斷在哪一點,就按哪一點的橫截麵積計算,如若斷在兩點之間,則取其相鄰兩點的平均厚度計算橫截麵積。
1.5.5注意事項
(1)在很多情況下,皮革在使用過程中引起伸長的力往往是幾個方向,而不是一個方向,而且這些力僅僅是造成皮革斷裂原因中的一小部分原因。因此,就皮革的質量好壞來說,測定抗張強度意義不大。即使在使用過程中施加於皮革的力是一個方向的(如輪胎革),測定抗張強度還不如測定規定負荷伸長率更有意義。在皮革廠(國外)的日常質量控製工作,一般寧願測定撕裂強度而不測定抗張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