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自己,就好像多了一雙睿智的眼睛,時時給自己添一點遠見、一點清醒、一點對現實更為透徹的體察與認知。藉這份認知,可以少幹很多日後追悔莫及的事情。經常把“自己”放在嘴裏嚼一嚼,並不比捶胸頓足、以頭搶地多費力氣。
人最重要的是要認識自己
有句古語,叫做“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難知心”。人心難測。知人難,為人知更難。而要知己,則是難上加難。所以有“人貴在自知之明”之說。
然而,一個人要想認識自己,又談何容易?一輩子不認識自己而做出了可悲之事的大有人在。在今天,還有一部分青年正是由於不認識自己,不充分理解今天這個社會中的情況,而受不得一點點挫折、打擊,悲觀、失望、苦惱、抱怨、彷徨,終日在哀聲歎氣、無所事事中把時光輕易地放走。
認識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但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做人的一個最起碼要求。
對於有些人來說,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隻有自己不知道。由於難得有一個真實的參照係來評估自己,所以,我們往往能夠很自信地幹傻事。
請你先好好地認識自己吧!你也許可能解不出那樣多的數學難題,或記不住如此多的外文單詞,但你在處理事務方麵卻有著自己的專長,能知人善任、排難解憂,有高超的組織能力;也許你的理化差一些,但寫小說、詩歌卻是能手;也許你連一張椅子都畫不好,但你卻有一副動人的好嗓子。也許……所以做人,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長處,如果能揚長避短,認準目標,抓緊時間把一件工作或一門學問刻苦認真地做下去,自然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認識你自己,就好像你多了一雙睿智的眼睛,時時給自己添一點遠見、一點清醒、一點對現實更為透徹的體察與認知。藉這份認知,可以少幹很多日後追悔莫及的事情。經常把“自己”放在嘴裏嚼一嚼,並不比捶胸頓足、以頭搶地多費力氣。
古人早就說過“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隻有在你認識了自己之後,你才能自信起來,堅定起來,成為有韌性有戰鬥力的強者。
認識你自己,充實你自己,這樣你就不會哀歎:世界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點。
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忘記自己的存在,忘記對自己的關愛,從不去問“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之類的問題,偶爾想起,也不過茫茫然一片空白。
在人生這個舞台上,正可謂: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就要探討認識自己的問題。這裏所說的認識並不是像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講的道理一樣,對於那些身外之物我們還是應該去追求的。我們不反對去追求“身外之物”,更不鼓勵人們這輩子禁欲,下輩子進天堂享福。
正好相反,我們要極力鼓勵人們去追求現實的身外之物,因為畢竟隻有這些身外之物才能反映出我們今生今世過得好不好,才能看出我們這輩子活得值不值。但同時我們也絕對不讚同將這些身外之物當作唯一。那些將身外之物當作唯一的人,當追求得到滿足後,又會很迷茫,結果是找不到“自己”,不知該往哪裏去,於是會墮落,尋求感官享受。
可見人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不但要建設極大豐富的物質家園,同時還需要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做人固然要追求物質,但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一定要有精神。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經不起人們的推敲,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無法使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人首先應該給自己一個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來究竟是幹什麼的,必須有個十分清晰的描述,離開了這個描述,人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個十字路口徘徊,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從一個試驗開始認識你自己
亨利·沃德·比徹爾說:“一個人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應該得到什麼,而是自己是什麼。”許多知名的企業家、作家、演員和運動員都曾經談論過,我們的自我形象會如何影響我們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有的人說,那是人類所有成就中最重要的單一因素。美國著名的整形外科醫生馬克斯威爾·莫爾茲博士發現有一些病人在做過整形手術後,會經曆重大的人格變化。但是在其他的一些個案裏,即使是相當戲劇化的手術結果,病人還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醜陋的或是無能的人,外在形象的改變對於真正的問題還是毫無影響。他們內在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他們對自己的信念,還是依然未變。於是,莫爾茲博士試著讓他們忽略自己的肉體,而去改變對內在自我的態度,這終於讓人看到了卓越的成果。
你也許會說,我對自己的認識已經很清楚了。是的,透過鏡子,也許可以看到一個你平時看不到的自己,卻難以直視內心裏的那個你。你現在應該問的是:你究竟有多了解你自己?你對自我形象的固有認識對你的成功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