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這一成語是從莊子的寓言《坎井之蛙》引申而來,一隻青蛙坐在井底,它之所見也許僅是頭頂上那片狹小的天空,如果把這塊狹小的天空當成整個宇宙,那當然是一種見識淺薄的表現。但是,人們是否還可以設想一下,這隻青蛙是活的,茫茫宇宙是由無數塊狹小的天空組成的,要了解整個宇宙還得先從自己頭頂上那塊天空開始,進而跳出井底去了解更為廣闊的天宇。這個思路無疑有它的合理性,因此,這位中學生就發出了“坐井觀天未嚐不可,因為它是跳出井外,觀賞浩瀚星海的基礎”的議論。並由此再引申到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猶如茫茫大海,青年人要涉獵科學、文化知識的海洋,應從“自己頭頂上那片天空”做起,用坐井觀天的耐心和韌性先攻下一個領域的知識,以此為基礎再“跳出井外”求得飛躍。
這篇文章充滿了作者的求異思維和探索精神,從眾所周知的貶義性的成語中發掘出這樣的新意,真是難能可貴。
如果不是見到這樣的例子,我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思維模式死板到什麼程度。事實上,很多傳統的東西能挖掘出新意,把不可能變為有可能。有些產品的誕生也能使我們相信這一點。
袋裝茶葉的發明就是一個例子。一位名叫沙利文的商人過去總是將茶葉裝在茶罐裏出售。有一次,由於茶罐一時缺貨,隻得用絲袋代替。不久,定單蜂擁而至,特別指定要絲袋包裝的茶葉。因為消費者已經發現小袋包裝的茶葉泡起來更加方便。
青黴素、報事貼以及防油拒水劑無一不是偶然失誤的結果。大量成功的產品都出自偶然。
大多數人在麵對艱難任務時會小心翼翼、謹慎行事,盡量避免出錯。而勇於創造者卻不同,他們會對各種可能進行實驗,包括所有矛盾體。他們會考慮問題的積極麵和消極麵。對於他們而言,束縛和自由都是屬於“自由”範疇,隻不過束縛代表了自由的最低限。他們嚐試可能導致失誤的思想和想法,他們會偏離軌道。他們不會因失誤而驚慌失措,相反,他們會將失誤納入創造過程。這樣,失誤就成為創新的源泉,成為一種新的發展戰略。
隻要我們認為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那麼,失誤就能為我們提供有用的信息,成為我們推陳出新的契機。
落後的是我們的想法和能力
再生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
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作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它隻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
150天漫長的操練,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裏,不得飛翔。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
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開始飛翔。重新得以再過30年的歲月!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候我們必須作出困難的決定,開始一個更新的過程。我們必須把舊的習慣、舊的傳統擯棄,使我們可以重新飛翔。隻要我們願意放下舊的包袱,願意學習新的技能,我們就能發揮我們的潛能,創造新的未來!我們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氣與再生的決心……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團體,一個人的生死存亡不是完全由技術上的東西決定的,而是由心態決定的。美國具有如此發達的技術,就是緣於美國人那種崇尚挑戰、崇尚創造力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