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日常工作之中,下屬的工作常常會出現某些偏差和錯誤。但是囿於外部條件的限製,下屬自身往往難以覺察到這些錯誤。這時領導就必須及時提出批評,來撥正航向,糾正偏差,保證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
批評下屬的三大基本原則
領導適時地、恰當地批評下級是很必要的,但要注意遵守批評的原則。
1用朋友的口吻作為上司,對某一名下屬的工作很不滿意,且必須指出,但又不便當麵批評時,你該如何做呢?首先應低調一點,先嚐試改變他的態度,以朋友的口吻去詢問對方:“發生了什麼事?”“我能為你做些什麼?”或“為什麼會這樣?”“怎麼回事?”等等。這有助於你對情況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這應是上策。你可以直接告訴他你心目中的要求,但不要說:“你們這樣做根本不對!”“這樣做絕對不行。”你可以說:“我希望你能……”“我認為你能做的更好。”“這樣做好像沒真正發揮你的水平。”用提醒的口吻和對方說更好。
然後私下與其交換意見,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他擺事實、講道理、分析利弊。他就會心悅誠服,真心接受你的批評和幫助。反之,如果你居高臨下、盛氣淩人,以上司的口吻責備,那就會引起下屬的反感,批評就會失去效果。可見,批評時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它會使批評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有時可能因工作繁忙,未能及時處理矛盾糾紛,你可以先行對矛盾雙方進行慰問,稍事過後再進行處理。這一方麵緩解了下屬間由於彼此矛盾或糾紛造成的緊張氣氛,另一方麵可以多了解下屬間產生矛盾的原因,以便調整今後的工作。
2對事不對人在對下屬提出批評時,預先要想清楚要說什麼話,大前提應該是“對事不對人”。批評時切記:不要做人身攻擊。例如:“你這個態度,我很不欣賞。”或“為什麼你總那麼主觀,你就不能客觀點兒嗎?”等等。這樣說會使雙方的關係非常尖銳對立,對解決問題非但沒有幫助,還會使新的矛盾產生。
3掌握批評的時機在發現下屬有錯誤時,要掌握批評的時機。當麵批評別人,對誰來說都是一件十分尷尬、為難的事,但作為領導,這是你的工作內容之一。
當你要對下屬進行嚴厲批評時,請預先跟當事人約好一個時間,同時用簡單的話先點他一下,讓對方有心理準備。同時你也可以提前思考一下對事件的處理方法。然後,把你的思路清理一下,重點重申一次,這樣有助你減少不安的感覺。不妨寫下一個大綱,準備隨時翻閱,不致因疏漏而要重講一次。你要經常提醒自己:“把握分寸。”“保持冷靜。”“不要忙。”態度要自然輕鬆。記著,正麵和誠懇的語態,可以令受批評者較易接受和免除尷尬。
在批評時開場白是很重要的,切忌凡事用“我認為”來開頭,給對方過大壓力。可以婉轉地說:“你經常遲到早退,是否有什麼隱衷?”“單位有單位的規矩,你遲到早退,對其他同事的工作有影響,而且不公平!”“我欣賞你做事速戰速決的作風,但希望你能依單位規矩而行,以免阻礙正常工作。”批評下屬要及時,隨時發現,隨時批評,不要拖延。如果總是想過幾天再說吧,這樣,對方就會想:“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怎麼你過去就沒意見呢?”有人認為:領導是權威的代表,在與下屬談話時隻要使用肯定或提高聲調的語氣就行了,其實不然,作為領導,要首先考慮到對方的自尊心,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去糾正下屬的過失並且批評他。
有的下屬因為本身的原因,常常缺乏幹勁,工作沒有主動性。你批評他一通,想以此來調動他的主動性,往往無濟於事,主動性必須靠內因來調動。對他們的批評最好是隱晦的,在表麵上要進行激勵。談話的目的在於讓對方接受,而接受則需要對症下藥,采取攻心策略。
藝術性批評的四種方式
一位哲人說過:“我們隻有用放大鏡來看自己的錯誤,而用相反的方法去對待別人的錯誤,才能對自己和別人的錯誤有一個比較公正的評價。”在領導的工作中,批評也是一種必要的強化手段。它與表揚是相輔相成的。作為領導者,應該盡量減少批評所產生的負作用,減少人們對批評的抵觸情緒,以達到較理想的批評效果。在批評別人的時候,首先應該對自己與別人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想到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想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以理解的態度去看待對方的過失,考慮一下自己在同等條件下是否也會出現過失,不要以一貫正確的口吻去批評別人。尤其是自己也確有或大或小的失誤時,自我批評更應該誠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