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大會前夕(2 / 3)

“師尊,綰兒好像看見了那個人。”

“哪個人?”

“邪王石之軒”

“你確定你沒認錯人?”那個被稱作師尊的人瞳孔猛地一縮,厲聲道。

“綰兒不敢肯定,但有六成把握是他。綰兒雖沒有看到他的相貌,但他的幻魔身法和那憂鬱的氣質我敢保證沒錯,並且看身形也差不多。”

“好了綰兒,立刻派人跟蹤他,然後這件事就交給為師吧。好了,你退下吧”

“是,師尊”

之軒啊,如果真的是你,我們之間的帳總該算算吧,你可真讓我好找啊。祝玉研百感交集的想道。

可憐的某人啊,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人給盯上了。說實在的,其實他自己本身也不知道逍遙遊和幻魔身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啊。

從襄陽趕到洛陽需要不吃不喝一天一夜的時間,也就是說,到達洛陽後我還有三天的時間可以玩。就這麼決定了。

我運起逍遙遊,往洛陽的方向狂奔著。高速的行駛與空氣產生強烈的摩擦,刮得我的臉生疼。一陣微風拂來,葉子隨風飄落在空中,看著葉子在空中悠悠地漂浮,我腦海中閃過太極總綱——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哈哈哈哈!”我一聲長笑,蕩氣山林。我終於完全明悟了太極所達到的最高境界,一生二,二又生四,如此循壞,誰能料到結果呢?分解後再重新排列,這又成了另外一種全新的武學。以柔克剛,以靜製動。

我把新悟出來的心法,境界,融入逍遙遊之中,身形變得更加瀟灑,透露出一種縹緲的氣息。一舉一動,渾然天成。仿佛多出一項事物都會破壞這種和諧的美感。我拿出一壇白蘭地,為表慶祝,一口氣喝個精光,然後身形頓起,意念一動,酒壇就被我摧毀了,一絲粉末也未留下,仿佛從未從在。我心想,就算現在對上梵青惠和祝玉研打不過也可以全身而退了。

明悟這種天地武學後,我雖還未到達返璞歸真的境界,還未跨過“道”(其實我也不用),可氣質全收,雙目微微透露出一絲神采,讓外人對我的感應隻達到一個練武十幾年,有些小成的武者吧。

嗬嗬,和氏璧,師妃暄,寧道奇,石之軒,我倒挺想見你們一見呐。

因為領悟了天地武學,內力修為雖然沒有提升,但精神境界和輕功身法倒挺高了不少。

於是我便邊欣賞風景邊趕路,如果實在趕不到了,就是用空間轉移吧。我想。

離洛陽隻剩下一天的路程了,這次就坐船吧。買來一艘小舟,盤腿坐下,以內力推動小舟而行。

我正在打坐的時候,忽然,若有若無,有那一縷簫聲響起。

似乎遠在天外之天,也似在耳側,蕭音幾不可聞,但卻入心。就算窮盡世間所有的語言。也根本描述不出那種簫音,也難以論述和表達出簫聲所賦予人們心底那種的感動,那種意想的萬一。

既像細子承歡於膝那般,親近於耳。

又似那畫中仙子,雖然朝人盈盈而笑,伸手可及,但又保留在那遙不可觸的距離。更像一種夢幻,明明就在眼前,但是心欲近而身難及。

讓人是那般捉摸爾定,是那麼的溫潤於心。簫聲如同一個小精靈,充滿靈性。充滿生機躍動。

在我心神情不自禁為之沉醉之時,簫聲又漸緩,變得婉轉淒迷。

有如一個少女。珠淚偷偷滑下光潔的麵龐,打濕她的玉手,嗚咽聲聲,似乎在哀求著父輩的垂憐,她伸出的雙手,直向天空,欲摟取明月而問。世間她所能擁有的一切,何在?

於月下。那光華鋪,似為她的哀怨化成一霜露。點點,星寒。

簫音,完全不受任何已知樂曲或陳腔濫調所區限。相反,它近乎本能的聯結於天,卻不遠離,隻集凝著人間所有感人肺腑的仙音妙韻,帶有一種自然,又有一種鬼斧神工的巧妙,把聆聽之人引領進那種哀迷的音樂世界去。

天上的陰雲,因為她的存在,變得朦朧,呼嘯的山風,因為她的存在,變得溫柔;草尖的水露,因為她的存在,變得清涼。她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站在遙遠的迷茫之中。

如真如幻,隨著簫聲,緩緩踏露而去。

天之間,忽然變得寧靜,如那旅人,於風雪之中駐足。不為何事,隻為心生頓悟,聆聽那飄飄天籟。

人們絕對無法踏足於心底那份感知之上。雖然可望,卻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