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言談舉止禮儀(3)(2 / 3)

有效溝通的基本原則

1.培養勇氣和自信

當眾演說的訓練是一條通往自信的大道,一旦發現自己能當眾對著人群說話,當你與他人交談時,你就會發現具有了信心和勇氣,這會使你前途無量,與他人有效的交談,並贏得他們的合作,這是你前進中應該努力培養的一種能力。

要有一種強烈而持久的欲望。其實當眾說話一點也不困難,隻要遵循一些簡單而重要的規則就行。需要自信,需要有在公開場合中表達自己能力的機會。

要充分明白自己要說些什麼,要集中精力、保持自信和口角生風,要盡力培養一種能力,讓別人能夠窺視你的腦海和心靈。

要讓信心伴隨你的行動。要用你的欲望提升自己的熱忱,用毅力磨平高山,要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最後就是要練習、練習、再練習!有人問蕭伯納,是如何學得聲勢奪人地當眾演說時,他說:“我是用學會溜冰的方法來做的——我固執地一個勁兒地讓自己出醜,直到我習以為常。”

2.充分準備帶給你信心

害怕當眾說話的主要原因,是你不習慣於當眾說話。當你令人感覺很勇敢,那你就會表現得好像真的很勇敢。

其實害怕當眾說話,不是你一個人才感受到的。登台時有某種程度的恐懼感反而會有一定好處,隻是不要緊張,一般來說生理上的警覺會使你表達得更流暢。

要按照適當的方式準備。首先不要逐字地記憶演說的內容,其次要預先將自己的演說內容彙集整理,第三,有個萬無一失的辦法,就是在朋友麵前預講。

要對自己有把握。要將自己融入到自己演講的題材中去,避免想令你不安的負麵刺激,要給自己打氣。

要表現得信心十足。

3.有效說話的技巧

演講不是背誦,是自己腦海及心靈的深掘,是對生命深處理念的提取,用你的心不會找不到聽眾的,唯有你熟悉的事情,你熱衷的題材,才能快速輕易地當眾表達。

要說自己經曆或琢磨過的事。講述生命對自己的啟示,從自己的背景中找題目,比如早年的成長曆程、早期欲求出人頭地的奮鬥、你的嗜好和娛樂、特殊的知識領域、不尋常的經曆、信仰與信念等。

要對選擇的題材充滿熱忱。如果有人當眾反對,你是否會信心十足,熱烈激昂地辯護,如果能,你選的題材就對了。如果你對演講的題材提不起興趣,那麼最好換個題目。

激發聽眾與你產生共鳴。唯有演講者使自己的演講與活生生聽眾發生關聯的時候,演講的情況才會真正形成。

如何有效地提升你的溝通技巧

最近聽到一些人說,“溝通很簡單”,我並不讚同。談話是很簡單,但溝通意味著與別人的意見交流或是共享,這需要更高的技巧。與人交流要求我們巧妙地聽和說,而不是無所顧忌地談話。而與那些充滿畏懼的人、怒火中燒的人或是遭受挫折的人交流就更難了,因為在這種情緒的控製下,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但無論是在家裏或是工作中,不要對自己在溝通上的障礙感到絕望或是放棄!擅長交流的人也是一點一點磨練出來的。這裏我們給你提供了一些小的秘訣以供參考。

即使對方看上去是在對你發脾氣,也不要對他還擊。別人的情緒或是反應很可能和你一樣是由於畏懼或是受到挫敗而造成的。做一個深呼吸,然後靜靜數到10,讓對方盡情發泄情緒,直至他願意說出他真正在想的是什麼。

你不必知道所有的答案,說我不知道也是很好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就說出來,然後說出你的想法。或者你願意與對方一起找出問題的答案。

對事實或感受做正麵反應,不要有抵觸情緒。例如說:“多告訴我一些你所關心的事”或是“我了解你的失落”總比說:“喂,我正在工作”或“這不是我分內的事”要好。掌握好每一次的交流機會,因為很多時候你可能因為小小的心不在焉而導致你與別人距離的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