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交往禮儀(4)(3 / 3)

批評的態度較嚴肅或嚴厲,說話的語氣也較重、較強硬;說服的態度較溫和,說話的語氣較輕、較委婉。批評的話語,貶義詞多於褒義詞,否定詞多於肯定詞。說服的話語,褒貶皆可。根據說服的對象與內容的不同,有時褒多於貶,有時貶多於褒。如果進一步仔細分類,說服還可以再分為批評性說服與讚美性說服兩類。接受批評,可能會屬於自覺自願,也可能多少帶點勉強。接受說服,完全是自覺自願,不帶任何勉強。

民主空氣濃厚,解決矛盾糾紛,統一思想認識時,說服多於批評,協商多於命令,其結果是人際關係和諧,人心團結向上,社交往來活躍。反之則人際關係緊張,人心貌合神離,社交生活沉寂。雖然說服與批評皆不可少,但我們希望在一切社交場合,說服多一些,批評少一些。遇有矛盾分歧,盡可能多采用說服手段。

麵對不拘小節的人

人的性格脾氣是各種各樣的。有的人注意細節,做什麼事都有個講究,言行、禮儀、服飾、交往等都有個規範。有的人則不拘小節,許多方麵大大咧咧、隨隨便便。講究細節的自有其理由,不拘小節的人也有自己的道理。假如您是前者,在鄰居和同事中又有些不拘小節的人,他們常常要和您往來,如果您不想傷害彼此的感情,又想減少一些麻煩,那麼,您該如何對待呢?

事先提醒

有些人的不拘小節,是在家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到別人家以為也和自己家一樣,無所顧忌。對這樣的人,可事先提醒,要他知道此處不是彼處。江某家在農村,他愛抽煙,平時又不講究,煙灰隨手彈、煙蒂到處扔。他到鎮裏的妹妹家做客時,妹夫知道他有這種習慣,他一到就立即遞上煙灰缸,提醒他把煙灰煙蒂放在缸內。一開始,江某不習慣,時不時又彈在地上。妹夫一發現,再次提醒。幾次後,他也就改掉了。事先提醒,可避免尷尬,減少麻煩。提醒時,態度盡可能和藹些,不要命令式,有時,可用動作示意,不一定要用語言。

行為示範

有些行為事先無法提醒,有些場合,又不適宜用言語表達。對此,不妨采用動作示範的方法,用自己或自家人的行為做個樣子給他看看,表示自己讚成什麼、厭惡什麼。小航的鄰居阿榮,常向小航家借些筷子、碗盞、針線或螺絲刀什麼的,有的還,有的拖好長時間才還,有的索性不還。小航知道阿榮不是故意想賴,而是認為無所謂。一次,小航家來了客人,就故意叫孩子去借幾雙筷子。一用完後,馬上叫孩子送去,並教孩子說:“媽媽說借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當時歸還。”一次,小航又向阿榮借了一支圓珠筆,用後當即自己送去,對阿榮說:“我這個人記性差,不知道有沒有東西借了沒還的,特別是小的,很容易忘記的。”此話一講,阿榮顯得有點尷尬,馬上想起自己借的一些小東西,當即找了一樣要小航帶去。行為示範,實際上就是以身作則,如果針對性強,一般效果是不錯的。

委婉勸說

有些不拘小節的人輩分高、資格老,或者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遇到這種人,可用委婉勸說的方法,讓他明白您不大讚賞他的行為習慣或態度、作風。小吳對麵住著同單位的老金,他是廠裏的工會主席,技術上也有一手,待人熱情誠懇,但就是生活上比較馬虎,不講儀態。夏天,常光著身子,穿條短褲走這家串那戶。小吳是技術科的,中專畢業,作為一個有知識的女性,她很不習慣老金的這種儀態。一個雙休日,老金邀小吳的丈夫去另一個同事家下棋。小吳對丈夫說:“襯衫穿上,到別人家去總得有個樣子,拖鞋脫了,換雙涼鞋。”這一講,使老金馬上有所覺察,他說:“等一下,我也去穿件襯衫、換雙鞋。”小吳見機已到,順水推舟道:“金師傅,您這個人很熱情、很隨和,可我覺得在穿著上太不講究了,有時讓人受不了。”待老金穿好衣衫返回,小吳讚揚道:“這一身多神氣啊!金師傅,其實,您是很上穿的。”說得金師傅舒服極了。以後,他漸漸改變了原先不講儀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