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2013年首都的第一場春雨(1)(1 / 3)

驚喜,天還未亮,睡夢中被一種淅淅瀝瀝的聲音弄醒。自己家的房子,是京城早年間修建的,那會兒,不大講究設計,隻要蓋起,能住人,實用,即可。我家所在的那座樓,設計師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天井。至於為什麼要設計天井?之於民宅天井的重要性又在哪裏?我不知道!我所能想到的天井的最大好處便是,上下左右鄰居家做什麼好吃的,我們都能聞得到。還有一好處,自然界天氣有何變化,躺在床上便可知。

我跟家人說,下雨了——天井裏淅瀝的雨聲越發的響。是下雨的節氣了,再有十幾天就是清明。農諺: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今年盼雨,與往年不同。今年春節前後,天氣非常的不好,空氣的質量太差。汙染最重的一個月,隻有四五天是晴天。在這個冬季,我們有幸記住了一個詞:pm2.5,對人體非常有害的一種汙染物。這一段時間裏,發病的人照往年要多許多。症狀多是胸悶、氣促、咳嗽、呼吸道不暢,甚至於出現炎症。人的免疫能力下降,感冒、發燒的人很多,醫院裏看病、輸液的患者驟增,連“兩會”都是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召開的。國家要發展,這是千年大計。但環境也要治理,也要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這也是千年大計!

這一場春雨來得及時。北方的春天本來就幹燥,空氣中有了些許的濕潤,人會舒服很多;壓一壓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pm2.5,天空會藍很多,幹淨很多。更何況春種離不開春雨,離不開好的墒情!

人間三月天,雖比不得江南的“盡芳菲”,但也有了濃濃的春意。我情不自禁地打開了窗子,深深地吸了口帶著濃重水汽的空氣,微風中,有一陣陣青草的芳香飄來。

今日午後要去總署開會,昨日接到的臨時通知,是個座談會,10餘家受邀單位要重點彙報一下新聞出版拓展市場消費的話題。座談會要求以群眾關心的出版物消費為切入口,研討如何推動新聞出版業調結構、轉方式,引導各類新聞出版企業積極開發新產品,開拓新業態,開辟新市場……聽取對拓展新聞出版消費市場的建議。昨晚,梳理了一下思路,做了一大概的準備。今早到單位還可再想一想,充分些是對的。

蒙蒙的小雨中,我驅車到了社裏。看一下時間,6:50。辦公室裏,思緒信馬由韁,沒有更多地想座談會的事情,卻想了很多業界不如意的事情。近日網上有信息稱,美國的《讀者文摘》申請第二次破產;國內專做市場追蹤的資深的開卷公司發來的研究資料說,國內的圖書零售市場消費指數仍是下降;我們的企業,圖書業務已經是多年處於虧損狀態——傳統出版的生存空間被擠壓,新媒體在發展,在搶我們的讀者。我們的路在哪裏?“中國”的傳統出版向何處去?

企業是講求利潤的,不能創造利潤的企業,其壽命長不了。目前,我們有政府的庇佑,行業的審批製給我們帶來壟斷的利益;優惠的稅收政策,以及文化補貼、專項扶持資金……給我們補充了能夠活下去的生命的能量。我們確實需要輸血,因為我們自身的造血功能有問題,或者說不足以支持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我們的生存環境不好:市場競爭無序,法製化管理缺失,行業監管不到位,致使行業的折扣戰烽煙四起。出版企業處於劣勢的市場地位,買方市場的背景,導致渠道強勢擠壓出版企業的利潤空間。早年間的國家大社的發行折扣都在70%折扣以上,發展到今天,麵對新華書店係統和一部分民營渠道,大家都基本上在保60%折扣的水平線上。對於很多的新興渠道,守60%折扣已不可能。比如網上,在正常的折扣外,網店提出要根據銷售額增多按階梯遞增獎勵比例,這已不是要求,而已成為現實;另外,凡遇店慶、節假日等開展的促銷活動,出版企業還要另拿出促銷折扣,從5%到10%到15%不等。機場渠道,一般的發行折扣是50%的折扣。中小學招標、農家書屋等政府采購項目,也都在50%折扣以下,最低的情況可出現40%折扣、35%折扣。綜合出版企業全年銷售,其平均折扣能守住55%已經不錯。在這樣的利潤產出的前提下,出版企業的利潤空間還有多大呢?簡單算一筆賬就可大體搞清楚。一本書的材料、印裝、設計及作者稿酬一般為30%,倉儲物流約3%,出版營銷費用一般5%到8%,圍繞圖書生產,編輯的直接費用,含編輯的工資及其他收入、辦公費用、差旅等費用,我們稱之為編錄經費。僅此一項,舉一副高職稱的編輯,全年的收入約在20萬元左右,以該編輯一年做10本書的工作量計,一本書一版印10000冊,定價25元,總碼洋250000元,攤進20萬元的10%即為20000元,占到碼洋的8%;還有企業的間接管理費,這是不小的一筆;還有,你的書怎麼可能實現全銷售?如果出現一些損耗,出現一些庫存、退貨,這賬還能算嗎?僅說退貨一項,行業的水平,不超25%屬正常情況,折合成折扣,又占去多少?故此,得出一個結論,出版企業要創造效益,在今天,真的不容易!企業需要在管理上認真又認真,來不得一點點的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