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的結構
一般表格主要由二大部分組成,即是表題和表身。表題由表序和表文組成。表格的組成及名稱表格中的橫線稱為行線,BD中表格的最下麵的一根行線稱為下底線,其它的都稱為上頂線。豎線稱為欄線,BD中表格的最右的一根欄線稱為右牆線,其它的欄線都稱為左牆線。行線與行線之間稱為表行,表格的第一表行又稱為表頭。表格中由欄線和行線組成的一個方格稱為表項。
表格注解(BG)
功能:
本注解可排各種複雜的表格,包括多種線型,各個方向的斜線及任意劃分的表項內容。采用此注解排的表格由多個表行組成,表行中可以在內存允許的範圍內嵌進任意多層的子表,生成各種複雜的表格。當本表格超出本頁範圍時,係統可自動進行拆頁,並可根據需要在各頁自動添加表頭。
格式:
BG(〔〈表格起點〉〕〔BT|SD〔〈換頁時上頂線線型號〉〕〔〈換頁時上頂線顏色〉〕〕〔XD〔〈換頁時下底線線型號〉〕〔〈換頁時下底線顏色〉〕〕〔;N〕〈表格體〉BG)〔〈表格底線線型號〉〕〔〈底線顏色〉〕
參數:
〈表格起點〉:(〈字距〉)|!
各線型號參數的格式相同
〈線型號〉:〈線型〉〔〈字號〉〕
〈線型〉:F|S|W|Z|D|Q|=
各線顏色參數的格式相同
〈線顏色〉:〈顏色〉
〈顏色〉:@〔%〕(〈C值〉,〈M值〉,〈Y值〉,〈K值〉)
〈表格體〉:{〈表行注解〉〈項內容〉{〈項間隔符〉〈項內容〉}0i}0j〈表行注解〉:格式參見下麵的表行注解。
〈項內容〉:表格欄內內容。
〈項間隔符〉:〔〈欄數〉〕
解釋:
〈表格起點〉:用“(〈字距〉)”或“!”表示,〈字距〉給出從當前行某字開始排表,“!”則表示表格居中排,缺省〈表格起點〉表示表格的左上角在當前行的第一字開始排。
BT|SD〔〈換頁時上頂線線型號〉〕:表格在一頁排不下,需要拆頁續排的選擇,兩者隻能選其一。若選用“BT”參數,表格的第一行,即表頭,拆頁後會自動排在下一頁表格的開始處。若選用了“SD〔〈換頁時上頂線線型號〉〕”則拆頁後,下頁表不加表頭,隻在表格頂上加一條指定的線型。表格不拆頁時,此參數缺省。
XD〔〈換頁時下底線線型號〉:表格拆頁時,本頁表格的下底線線型,不寫〈換頁時下底線線型號〉為五號正線,全不寫表示拆頁時不畫下底線。表格不拆頁時,此參數缺省。
〈換頁時上頂線顏色〉:指定換頁時表格上頂線的顏色,如果缺省,則使用框線顏色。
〈換頁時下底線顏色〉:指定換頁時表格下底線的顏色,如果缺省,則使用框線顏色。
〈底線顏色〉:指定表格底線的顏色,如果缺省,則使用框線顏色。
〈線型〉:F表示反線;S表示雙線;W表示無線;Z表示正線,缺省為正線;D表示點線;Q表示曲線;=表示雙曲線。
N:表示使用新的方式繪製表格線。新的方式對於雙線進行特殊處理,解決了原來存在的雙線連接的問題。缺省N時仍然按照低版本書版的處理繪製表格線。
說明:
如果表格不拆頁,則表格起點(也可缺省)外,其餘參數全不需要。
表行注解(BH)
格式:
BH〔D〔〈頂線線型號〉〕〔〈頂線顏色〉〕〕〔G〔〈行距〉〕〕〔〈各欄參數〉〔〈右線線型號〉〕〔〈右線顏色〉〕〕
參數:
〈各欄參數〉:{,〔〈左線線型號〉〕〔〈左線顏色〉〕〈欄寬〉〔。〈欄數〉〕〔DW〕〔〈內容排法〉〔〈字距〉〕〕} (1到n次)
〈欄寬〉:K〔〈字距〉〕
〈內容排法〉:CM|YQ|ZQ
各線型號參數的格式相同
〈線型號〉:〈線型〉〔〈字號〉〕
〈線型〉:F|S|W|Z|D|Q|=
各線顏色參數的格式相同
〈線顏色〉:〈顏色〉
〈顏色〉:@〔%〕(〈C值〉,〈M值〉,〈Y值〉,〈K值〉)
解釋:
D〔〈頂線線型號〉〕:表示本行頂線線型,不寫〈線型號〉為正線,全不寫表示與上一表行相同。
G〔〈行距〉〕:表示本行高度,缺省〈行距〉表示到本表格或子表的末尾,全缺省表示高度同上一行。
〔〈左線線型號〉〕:表示左牆線的線型號,其中,F表示反線;S表示雙線;W表示無線;Z表示正線;D表示點線;Q表示曲線;=表示雙曲線;缺省為5號正線。
〈欄寬〉:K〔〈字距〉〕,給出兩欄線之間的距離,缺省〈字距〉時,如果是表格(或子表)的第一個BH注解,則表示到本表格或子表行末,否則到本表格或子表第一個BH末。
〈欄數〉:說明與前一欄相連且線型、寬度和內容排法都相同的有多少欄。缺省表示沒有與前一欄相同的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