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紡織材料及其發展(1 / 3)

一、紡織材料及其意義

紡織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它不僅應用於服裝及裝飾用品,而且為工業和其他行業提供豐富的材料,如農業、建築業、冶金、水利、機械、漁業、醫療衛生、航天航空等。隨著高技術高性能的紡織纖維的出現,國防部門的許多方麵也離不開紡織材料,如耐高溫材料、耐火材料、高強力材料等。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用產品的舒適性、美觀性有了更廣泛、更深刻的要求,在進入21世紀之後,世界成為地球村,在對於所有材料的生產、使用中所涉及到的環保要求提到了議事日程,人們對環境保護及人類的健康問題越來越關注。紡織材料中服裝用材料、裝飾用材料、產業用材料三大領域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麵。

那麼,什麼是紡織材料?紡織材料就是紡織工業使用的纖維原料(紡織纖維)及由其加工製造的半成品、成品的統稱,包括纖維、條子、紗線、織物等。“紡織材料學”是研究紡織纖維、紗線、織物及其半成品的結構、性能,結構與性能的關係及其與紡織加工工藝、服用性能的關係等方麵的知識、規律和技能的一門科學。

紡織工業的產品都是由紡織材料製成的。紡織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其產品的設計、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產品的後整理乃至縫製加工、服用性能等都需要根據紡織材料的結構性能進行選擇調整,紡織品的質量和使用也與紡織材料的性能密切相關。因此,紡織材料是紡織工業的基礎,對於紡織材料的係統學習是為進一步學習掌握紡織專業的其他知識做準備,學好紡織材料學,將在今後的生產實踐中合理使用材料、製定合理的生產工藝、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提高產品質量、開發出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掌握方法標準進行產品質量檢測和進行科學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

二、我國紡織材料的發展

1.正在向功能性纖維方向發展

芳綸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是重要的高性能合成纖維,是目前有機耐高溫纖維中的主要類別。其中,最有價值的品種有兩個:一個是間位芳綸,我國命名為芳綸1313;另一個是對位芳綸或芳綸Ⅱ,我國命名為芳綸1414。芳綸1313和芳綸1414雖然化學結構相似,但性能差異卻很大,應用領域也有所不同。芳綸1313以其出色的耐高溫絕緣性被稱為防火纖維,成為高品質功能性纖維;芳綸1414以其極好的金屬特性被稱為防彈纖維,在高性能纖維中占據核心地位。芳綸以其優異的性價比在高性能、高功能纖維中產量最多。2005年的生產能力約8.2萬噸/年(其中,對位芳綸5.5萬噸/年,間位芳綸2.3萬噸/年)。由於芳綸的投資成本高,技術難度大,長期以來隻有美國和日本等極少數國家生產,工藝技術嚴格保密,產品被視為重要戰略物資而嚴格管理,形成了技術和貿易的壟斷,在價格上、貨源上對我國實行特別限製。多年來,我國一直致力於芳綸國產化、規模化的技術開發,但由於種種因素的製約,在關鍵技術上始終沒能突破。

2000年,廣東新會彩豔纖維母粒公司采用自己開發的技術在國外專家協助下建設了200噸/年芳綸1313中試生產線,目前生產能力已擴大到800噸/年,產品以常規本白短纖維為主。同年,煙台氨綸公司從哈薩克斯坦引進技術軟件擬建500噸/年芳綸1313生產線,並借鑒俄羅斯的經驗予以創新,該公司計劃在2008年使芳綸的生產能力形成6000噸/年芳綸1313和3000噸/年芳綸1414的規模,合計9000噸/年。

近年來,國內開始重視發展高性能纖維,出現了一些開發和建設芳綸的集團與公司,同時我國對芳綸聚合體製備技術的研究也獲得了重大突破。2007年3月28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常熟市召開了“100噸/年對位芳綸聚合體製備中試研究”項目鑒定會。鑒定組認為,聚合和溶劑回收工藝技術及裝備具有獨創性、先進性,總體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預計2008年將超過1萬噸/年,達到11200噸/年。

20世紀70年代,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的技術人員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全新的耐高溫材料——芳碸綸,經測試,其耐熱性、阻燃性、染色性、穩定性均超過了美國杜邦的芳綸產品,先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紡織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但由於種種原因,當時未能實現產業化。

2002年,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集中旗下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和上海市合成纖維研究所優勢力量,投資1000萬元在奉賢建立了芳碸綸產業化研究基地。目前,上海紡織的芳碸綸正在申報上海市科教興市項目,其被列為上海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千噸級芳碸綸生產線亦已進入實質性籌備階段。同時,一個以芳碸綸技術為核心的產業群也在規劃之中。作為我國第一個完全獨立研發完成、具有原創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纖維,上海紡織芳碸綸項目的產業化,不僅能大大增強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且延伸的係列高性能產品都將受到原創知識產權保護,由此所形成的中國原創產業化專利技術體係和知識產權體係,將使我國高性能纖維產業實現質的飛躍。

在此情況下,如何更好地充分利用纖維原料資源,開發紡織產品新品種,廣泛地應用於服裝領域、裝飾領域、產業用領域是我們廣大紡織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2.正在向環保纖維方向發展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環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資源和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已經作為一個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提上了各國政府的議事日程。保護環境,減輕環境汙染,遏製生態惡化趨勢,成為政府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對於我們國家,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解決全國突出的環境問題,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政府麵臨的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環保纖維或環境友好纖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從一個纖維產品的全循環過程,即從原材料、加工過程、消費使用、遺棄處理等全麵考慮,環保纖維至少應具備以下特征中的一項或多項:纖維產品的原材料無汙染或盡可能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資源;纖維產品的合成過程節能、降耗、減汙;纖維產品的加工過程,特別是印染、整理等加工過程,盡可能使用無毒,可自然降解的漿料、染料、整理劑以及利用高新技術進行清潔生產;纖維產品的消費使用中對人體舒適並在使用後不會因廢棄或處理帶來環境問題,最好能循環使用或回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