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後,媽媽把帶回來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爸媽出趟遠門回來,不僅給家裏每個人買了禮物,就連村裏關係不錯的人家也給帶了一些延安的特產回來。二叔去地裏叫爺爺回來,爺爺聽說爸爸要殺羊很高興,因為在陝北,吃羊肉可是件大事,一般人家要是一年能吃到三次羊肉就算是很不錯了:過年一次,中秋節一次,這兩次是大多數人家都要吃的,但如果除此之外平時不年不節的時候能再吃到一次的話,就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即使在過年或中秋節,吃羊肉自己家殺一頭羊是不可能的,所以這裏的人們一般把吃羊肉叫:打平和。意思是好幾家或全村商量好殺一頭羊,然後每家分一點,到時候羊的錢按人頭平均分。其實每家分到的羊肉根本不夠全家人吃,所以要和土豆燉在一起,吃到嘴裏的大部分都是土豆,羊肉隻是用來入味的。小小家一年除了過年要至少吃五次以上,平均一到兩個月就要吃一次,主要看爸爸的時間和心情來定。因為每次吃羊肉的錢由爸爸的礦上出。小小家吃羊肉不打平和,也不燉土豆,就光是自己家裏人純羊肉燉著吃,吃完了剩下的爸爸會拿到礦上食堂,讓大爺爺和土豆燉在一起分給礦上的工人吃。家裏殺羊最高興的是爺爺,有好幾個原因,首先是不用花自己錢,也不是小小爸爸的錢,而是礦上的錢,全家人卻可以吃到不摻土豆的純燉羊肉;其次是爺爺的羊可以賣個好價錢,爸爸為了哄爺爺高興,一般會用市場價雙倍的錢買下爺爺的羊;最後,每當這個時候爺爺就會回家把羊趕到圈裏,然後自己親自去礦上叫大爺爺回來吃羊肉。當然,前提是爸爸臨時決定吃羊肉,事先沒有通知大爺爺。這種情況爺爺最高興了,這樣就可以和大爺爺一起從胡家溝走回村裏,可以離開其他家人和大爺爺單獨相處的機會每次都會讓爺爺高興好一陣呢。平日裏大爺爺很少在家,爸爸的礦上做飯離不開人,就隻有大爺爺一個廚師。爺爺也得每天去放羊,即使爺爺有空,大爺爺也騰不出時間來和爺爺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