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創下近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最大值,是主力賣出的有力信號,是持股者賣出的關鍵,沒有主力拉抬的股票難以上揚,僅靠廣大中小散戶很難推高股價的。上揚末期成交量創下天量,90%以上形成大頭部區。
3.股價大幅上揚後,除權日前後是賣股票的關鍵時機
上市公司年終或中期實施送配方案,股價大幅上揚後,股權登記日前後或除權日前後,往往形成衝高出貨的行情,一旦該日拋售股票連續出現十幾萬股的市況,應果斷賣出,反映主力出貨,不宜久持該股。
4.上升較大空間後,日K線出現十字星或長上影線的倒錘形陽線或陰線時,是賣出股票的時候
上升一段時間後,日K線出現十字星,反映買方與賣方力量相當,局麵將由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高位出現十字星猶如開車遇到十字路口的紅燈,反映市場將發生轉折。股價大幅上升後,出現帶長上影線的倒錘形陰線,反映當日拋售者多,若當日成交量很大,更是見頂信號。許多個股形成高位十字星或倒錘形長上影陰線時,80%至90%的機會形成大頭部,應果斷賣出股票。
5.該股票周K線6周RSI值進入80以上時,應逢高分批賣出
買入某隻股票,若該股票周K線6周RSI值進入80以上時,幾乎90%構成大頭部區,可逢高分批賣出,規避下跌風險為上策。
當然,在這裏需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以上所提及的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完善之處,因此在使用時不可過於機械。此外,投資者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期望在最高點賣出隻是一種奢望,唯有保持平和的心態,見好就收才是正確的股票投資方法。
怎樣控製股市風險
“股市有風險,入市須慎重。”對於20幾歲股票投資者來講,風險控製永遠比獲取利潤更為重要。而對於某些投資者來講,卻沒有任何風險控製的意識,他們永遠關心的隻是“該股能漲多少”,卻從來不關心“該股會跌多少”。可見,這種沒有任何風險控製的投資,往往最終使得自己損失慘重。
“收益有多高,風險就有多大”絕對是投資中的至理名言。希望20幾歲的年輕人能夠引起重視,在真正投資之前,認清風險,正視風險,樹立風險意識,做好規避股票交易風險的準備工作。
可見,20幾歲的年輕人必須要對股票的投資有一定的風險控製策略,也隻有這樣才可能避免股市的殘酷和無情。對於個體投資者而言,成功的風險控製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
炒股不僅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藝術,但藝術同樣需要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花些時間和精力學習一些基本的證券知識和股票交易策略,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名穩健而成功的股票投資人。
2.正確了解和認識自己。
20幾歲年輕人在投資股市之前,總認為自己會成功,盲目自信,但往往事與願違,其主要原因是他們在自我認識和評價上出現了偏差。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關鍵是要客觀地分析自己以下幾方麵的準確情況:投資動機、資金實力、股票知識和閱曆、心理素質。這四個因素綜合在一起,決定了20幾歲投資人是否應該參與股票投資,以及對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
3.認清投資環境,把握投資時機
在股市中有這樣一句名言:“選擇買賣時機比選擇股票更重要。”所以,在投資股市之前,應該首先認清投資的環境,避免逆勢買賣。
股市與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息息相關。經濟衰退,股市萎縮,股價下跌;反之,經濟複蘇,股市繁榮,股價上漲。政治安定、社會進步、外交順暢、人心踏實時,股市繁榮,股價上漲;反之,人心慌亂,股市蕭條,股價下跌。
4.固定投入法
“固定投入法”是一種攤低股票購買成本的投資方法。采用這種方法時,其關鍵是股民不要理會股票價格的波動,在一定時期固定投入相同數量的資金。經過一段時間後,高價股與低價股就會互相搭配,使股票的購買成本維持在市場的平均水平。
“固定投入法”是一種比較穩健的投資方法,它對一些不願冒太大風險,尤其適宜一些初次涉入股票市場、不具備股票買賣經驗的年輕股民。采用“固定投入法”,能使之較有效地避免由於股市行情不穩可能帶來的較大風險,不致於損失過大;但如果有所收獲的話,其收益也不會太高,一般隻是平均水平。
5.固定比例法
“固定比例法”是指投資者采用固定比例的投資組合,以減少股票投資風險的一種投資策略。這裏的投資組合一般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保護性的,主要由價格不易波動、收益較為穩定的債券和存款等構成;另一部分是風險性的,主要由價格變動頻繁、收益變動較大的股票構成。兩部分的比例是事先確定的,並且一經確定,就不再變動,采用固定的比例。但在確定比例之前,可以根據投資者的目標,變動每一部分在投資總額中的比例。如果投資者的目標偏重於價值增長,那麼投資組合中風險性部分的比例就可大些。如果投資者的目標偏重於價值保值,那麼投資組合中保護性部分的比例可大些。
6.可變比例法
“可變比例法”是指投資者采用的投資組合的比例隨股票價格漲跌而變化的一種投資策略。它的基礎是一條股票的預期價格走勢線。投資者可根據股票價格在預期價格走勢上的變化,確定股票的買賣,從而使投資組合的比例發生變化。一般來講,股票預期價格走勢看漲時,投資組合中的風險性部分比例增大;股票預期價格走勢看跌時,投資組合中的保護性部分比例增大。但無論哪一種情況,兩部分的比例都是不斷變化著的。
7.規避經營風險。在購買股票前,要認真分析有關投資對象,即某企業或公司的財務報告, 研究它現在的經營情況以及在競爭中的地位和以往的盈利情況趨勢。如果能把保持收益持續增長、發展計劃切實可行的企業當作股票投資對象,而和那些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或公司保持一定的投資距離,就能較好地規避經營風險。如果能深入分析有關企業或公司的經營材料,並不為表麵現象所動,看出它的破綻和隱患,並作出冷靜的判斷,則可完全回避經營風險。
8.避免利率風險。盡量了解企業營運資金中自有成份的比例,利率升高時,會給借款較多的企業或公司造成較大困難,從而殃及股票價格,而利率的升降對那些借款較少、自有資金較多的企業或公司影響不大。因而,利率趨高時,一般要少買或不買借款較多的企業股票,利率波動變化難以捉摸時,應優先購買那些自有資金較多企業的股票,這樣就可基本上避免利率風險
9.要控製資金投入比例
在行情初期,不宜重倉操作。在漲勢初期,最適合的資金投入比例為30%。這種資金投入比例適合於空倉或者淺套的投資者采用,對於重倉套牢的投資者而言,應該放棄短線機會,將有限的剩餘資金用於長遠規劃。
10.要懂得適可而止
股市風險不僅存在於熊市中,在牛市行情中也一樣有風險。在股市脫離其內在價值時,股民應執行投資紀律,堅決離開。
跳出股票投資的誤區
20幾歲的投資者初入股市,由於經驗不足等因素,出現失誤是難免的,著名投資經理《投資者商業日報》的出版商歐-內爾這樣說過:“我不管你是一個職業投資家,還是一個投資新手,我知道你一定會犯錯誤。對此你應該怎麼辦呢?是否想另覓一條路徑並且設想錯誤會走開?如果有這樣想法的話,那就不要進入市場。”
因此,任何股民入市都要“交學費”。既然犯錯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就是要想方設法少犯錯誤,少損失。從這個意義上說,少犯錯就等於多賺錢。下麵是剛入市的年輕人應該避免的失誤。
1.聽信小道消息
股市是一個變化莫測的地方,各種消息、預測往往滿天飛。一般投資者尤其是新股民由於對股市行情沒有太大把握,自然對各種消息特別敏感,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貿然行事,因此往往吃虧。投資大師巴菲特曾經說過:“我從來沒有見過能夠預測市場走勢的人。”證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如果說我在華爾街六十多年的經驗中發現過什麼的話,那就是沒有人能夠成功地預測股市變化。”由此可見,在股市中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確定”,根據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來買賣股票絕對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
2.熱衷於炒新股
中國的股票市場自從創立以來,“新股不敗”現象仍然在中國股市裏延續著,“新股不敗”的神話使得許多投資者熱衷於新股的炒作。看一看2001年中期之後的新股就可以發現,很多上市後定位在30元左右的小盤股,在經過短期的輝煌後,最後大多一路下跌,有些股票甚至遭到了腰斬的命運。
3.投資分散
有一種理論說:不要將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裏麵。其意思是分散風險,這本來沒有錯,可是許多散戶沒有正確地理解這個意思。投資過於分散有很大的弊病:第一,持有股票多肯定使持倉的成本要上升,因為買100股肯定要比買1000股付出的平均手續費要貴。第二,你不可能有精力對這許多的股票進行跟蹤。第三,最糟糕的是這樣買股票你就算是買到了黑馬也不可能賺到錢,說不定還要賠,因為一匹黑馬再大的力氣也拉不動裝著10頭瘸驢的車,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4.持股結構不合理
有些年輕人在選股時也是很不科學的,其所持股票甚至都是同一個屬性的,要麼就都是大盤股,要麼就都屬於同一行業,要麼就都是科技股。可以看出,這個年輕人的持股結構是扁平的而不是立體的,他不懂持倉要講究立體性,投資和投機結合,短線和中長線結合等。這和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沒有什麼區別,更糟糕的是,很可能這些個籃子的底還是漏的。
5.沒有耐心
不會空倉,嚴格地說是不願意空倉,每天在市場裏不是買就是賣,好像不買就會錯過了黑馬,這個行為券商最歡迎,他們可以多獲得交易手續費,而對你的投資增值沒有半點益處。
6.太貪心不懂放棄
盲目追漲殺跌,毫無目的,總以為別人的“老婆”好,看著別人的股票漲了,而自己手中的股票還躺在那裏不動,於是乎“休”了它,集中全部身家撲到那個漲了的股票中去,沒有想到剛剛殺入那個本來漲得很好的股票忽然在那裏打起了秋千,忽悠得你頭暈目眩。這個時候回頭去看,那個剛剛被你休的股票卻黑馬奮蹄,絕塵而去。於是扼腕,歎息,恨自己,然後再割,然後再追,最終錢還是沒有賺到。
7.唯專家意見是從
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選股,許多人會選擇聽取所謂“專家”的意見。其實,“專家”的意見是不是可以聽,關鍵還是你自己要有主見。切記不要把腦袋長在別人的脖子上,當然這也並非是說“專家”分析得不好,而是不能偏聽偏信,聽風就是雨,要養成自己分析的能力,學會積極思考。
8.太磨蹭誤大事
有些人,本來在家裏研究得好好的,對一個股票很有信心,可是到了要買了,心裏又開始嘀咕,醞釀了半天還是決定買。要不低點報價吧,誰知道就因為1毛錢股票沒有買到,結果第二天股票就封上了漲停板,後悔極了,見人就講,我本來考慮好了的,誰知道就少報了1毛錢,l毛呀,我要多報l毛多好。有的人明明看著股票不妙,可是心裏卻想著怎麼盤中也有反彈吧,結果多報了1毛沒有賣出去,導致第二天殺跌,好不容易等跑了出去,利潤已經沒有了大半。
9.炒股喜歡跟莊
眾所周知,一個股票上漲,內因可能是這樣那樣的利好,可是外因確實是主力資金的介入,我們應該承認的是莊家比散戶有信息、研究、資金、人員等各方麵的優勢,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教你擒莊殺莊的學問純粹是害你自己。莊家是這個市場的贏家,我們就要向贏家學習,不但要學習,而且要站對位置,什麼是正確的位置,就是加入到莊家的隊伍裏,跟著它,順著它指引的方向前進。
10.有地主心理
地主心理就是不勞而獲的心理,不去認真地研究政策信息、行業信息,也不想認真地學習股票投資的理論知識,總是想抄近道,一天到晚地跑到市場上打聽小道消息,什麼哪隻股票誰做莊了,哪個公司要重組了,國家要公布什麼政策了之類的,夢想著有一天聽個大金娃娃回來,從此一朝暴富,子孫三代衣食無憂。豈不知道天底下本沒有這樣的好事,就是有也輪不到散戶來享受,往往是打探到消息之日就是作為散戶的你被套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