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人們活動與交往範圍的擴大,入境問禁、入國問俗、入鄉問諱已成為我們構築人脈、拓展人脈的一項重要原則。在與貴人交往中注意避諱,這不是冷淡、隔膜,而是體貼關心、善解人意的表現。不拘小節、不避忌諱,隻圖自己痛快,不管貴人是否難堪與反感,隻會招致貴人的憎惡。那麼,在人際交往中為了避免碰觸他人的“逆鱗”,我們都要注意些什麼呢?
一、忌諱因人而異
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籍貫、不同遭遇、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有著不同的忌諱,所以忌諱要因人而異。比如女性尤其一些大齡女性的年齡就是一塊“逆鱗”,盡可能不要去碰觸。
了解到不同人的不同逆鱗,在交往時就可以盡可能地避開他人的逆鱗了。
比如在垂垂老者麵前,應該少談生死哲學;在失戀的朋友麵前,應該少談情場得意之事;在文化程度較低的朋友麵前,不要多談高校生活;在達官顯貴麵前,不要談官場腐敗,大罵為官不仁……
二、避免不雅的言辭
言辭代表了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體現了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不雅的言辭在任何地域、任何人麵前都是不受歡迎的,都是應該避免的。
在現代交際中,言談舉止一定要得體,當眾說出某些不雅的言辭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同時,還要盡可能了解某些詞語在某些地區的忌諱情況,這樣才能更快地融入到一個大環境中去,為自己贏得貴人青睞,締結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盡量了解他人的禁忌
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會有自己的禁忌,這些大的方麵的禁忌比較容易了解和掌握,在交往中隻要細心一點,一般都能避免。與人交往最重要的是了解你的交際對象的禁忌,這對交際是否成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一般來說,在林林總總的禁忌中,大多數可以歸結為心理忌諱和生理忌諱兩大類。心理忌諱是指某些人因為某些特殊經曆,在無形中形成的一種忌諱。對於這些隱秘的忌諱,一定努力設法多加了解,切勿盲目亂撞。生理忌諱一般是指因為身體殘疾而導致的自卑心理,這一點也要特別留意。比如不要在一個胖子麵前問減肥中心在哪裏,不要對斷肢者說“你真是兩袖清風”之類的話等。
四、盡可能隨大流
交際中的禁忌是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的,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如果你在社交場合實在不知道到底有哪些禁忌,可以通過隨大流的手段來加以避免。比如:當別人都哭的時候你不要笑,當別人都笑的時候你不要哭;當別人都坐著時你不要站著,當別人都站著時你不要坐著;當別人都穿著正裝時你不要穿休閑裝,當別人都穿著休閑裝時你不要著正裝;當別人都端起酒杯時你不要端坐不動,當別人都端坐不動時你不要自顧自地又吃又喝……
五、犯了忌諱不要解釋
如果一不小心在交際中觸犯了對方的忌諱,那麼,就不要試圖做出某種解釋,因為在這一問題上沒有對錯之分,越描隻會越黑,你解釋的越多,引發對方的不快和反感就越多。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直接跳過去談論其他話題,岔開話頭,轉移對方的注意力。如此,你不小心犯下的忌諱就不會給對方留下太深的印象,對方對你的不小心之舉也會加以理解。
不管心理忌諱還是生理忌諱,一般都是不能打破的,麵對這些禁忌,你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來適應這些禁忌。也隻有在你做出了改變的情況下,你才不會招致貴人的反感,也才能使自己的人脈資源更具力量。
別讓人脈“一米線”遭遇尷尬
走進銀行,我們經常會看到“請自覺在一米線外排隊等候”的字樣,銀行設立“一米線”的宗旨是為了保護銀行的經營秩序和儲戶的隱私。這是一條保護線,保護了儲戶的銀行賬戶、儲蓄密碼、身份證件等個人信息,同時,這又是一條文明線,考驗了儲戶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人與人之間同樣也存在著一條看不見但卻實際存在的界限,這就是人脈“一米線”。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保持恰當的社交距離,千萬不要因為無知而輕易跨越界限,引起對方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