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很明顯的事也要反複地詢問。這樣一來,對方必會感到厭煩,因而產生不想再和你糾纏下去的想法。這是一種聲東擊西的方式。為了轉移對方的注意力,以免他再注意我方的弱點,最好對他說些毫不相幹的事。另外,此發問方式也具有使對方的話喪失條理的效果。當對方聲色俱厲地加以論證時,應找出其最主要的關鍵部分,然後反複問一些極明顯的事。例如:“我想再確認一下……”,“你隻要想到......”故意說一些風馬牛不楣及的事,最後對方將不得不對所說的話作某些修正,這就是我方的目的。
第二,要對方為語意不清的字句下定義。諸如:“作建設性的處理”,“調整”,“檢討”,“促進”,“跟隨”,“妥善處理”等等。如果對方有弱點存在,其攻勢便不會再那麼淩厲了。
(3)多使用“比如說”
這也是擺脫困境的有效方法。即使對方有條有理地高談闊論,有時隻要以下列的方式發問,對方就會立即崩潰。例如:“比如說,有什麼例子嗎?”“比如說,適合什麼情況?”“比如說,在你的工作中有什麼實例?”“比如說,你能想出適用的方法嗎?”等等。
即使對方的話非常有道理,而且在邏輯上也顯得有條不紊,但若他無法回答“比如說…”問題,難免會覺得不知所措。
下麵舉一個我們常見的例子:
A:“說話時增添些幽默感,可使會話更生動、活潑。但幽默如果沒有掌握住時間、地點和情況,就無法產生預期的效果。”
B:“我知道了。可是,你能不能告訴我,應該如何掌握時間、地點和情況呢?比如說,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以及什麼情況下,才可以說較為幽默的話昵?”
A:“哦,一般來說……”
當你要求對方“舉出例子”時,可以立即回答的人不多。這時,對方顯然已處於劣勢。因此,你要緊跟著說:“你說的我完全了解,不過,如果不知道具體的使用法,就等於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可言。”
我們都希望不會和任何人發生爭執,因為爭執帶來的後果隻有兩敗俱傷。但現實往往並不能和我們想象中的一樣完美。所以,掌握一些突破這種僵局的方法也是必要的。
3、應該避免的誤區
我們在社交過程中,麵對或者陌生或者熟悉的人,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話,心裏應該是很清楚的,如果我們不幸踏入了雷區,可能就會給我們的社交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與人講話時要避免的問題
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有些情況是要極力避免的,一旦踏入雷區,可能會使你和他人的交往就此中斷。
(1)在任何情況下,一切爭辯都應該避免
你喜歡和人爭辯,是否以為你可以用議論壓倒對方,就會得到很大的益處呢?其實,這樣你必然壓不倒對方。即使對方表麵屈服了,心裏也必悻悻然,你一點好處也得不到。好爭辯會損害別人的自尊心,因而對方會對你產生反感,因此失掉一些朋友。好勝是大多數人的特點,沒有人肯自認失敗的,所以一切爭辯都是不必的。如果能夠常常尊重他人的意見,你的意見也必被人尊重。你所主張的,就會很容易得人擁護。你可以實現你的主張,你可左右別人的計劃,但不是用爭辯的方法來獲取。
(2)用質問式的語氣來談話,是最易傷感情的
許多夫妻不和睦,兄弟失和,同事交惡,都是由於一方喜歡用質問式的態度來與對方談話所致。除遇到辯論的場麵,質問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覺得對方的意見不對,你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見說出,何必一定要先來個質問,使對方難堪昵?有些人愛用質問的語氣來糾正別人的錯誤,這足以破壞雙方的情感。被質問的人往往會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極大的打擊。尊敬別人,是談話藝術必須的條件。把對方為難一下,圖一時之快,於人於己皆無好處。你不想別人損害你的尊嚴,你也不可損傷別人的自尊心。
(3)別讓對方覺得你在批評他
對方談話中不妥當部分,固然要加以指正,但妥當部分即須加以顯著的讚揚,對方因你的公平而易於心悅誠服。改變對方的主張時,最好能設法把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給他,使他覺得是他自己修正,而不是由於你的批評。對於那些無可挽救的過失,站在朋友的立場,你應當給予懇切的指正,而不是嚴厲的責問,使他知過而改。糾正對方時,最好用請教式的語氣,用命令的口吻則效果不好。要注意保存或激勵對方的自尊心。
(4)對於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內行
不懂裝懂是一種不老實的自欺欺人的行為,你知道多少,就說多少,沒有人要求你作一個百科全書。即使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也必有所不知。所以,坦白地承認你對於某些事情的無知,這絕不是一種恥辱。相反的,別人會認為你的談話有值得考慮的價值,因為你沒有虛偽,沒有吹牛。
(5)別對陌生人誇耀你的個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