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演講口才(8)(1 / 3)

美國曾有一位叫普西爾康維爾的牧師,他“遍地寶石”的演說,競不斷在各地演講高達6000次之多,而且每次都受到歡迎。這篇著名的演講開頭就說:“公元1870年,我們從土耳其出發,順著底格裏斯河往下走……我們在巴格達雇了一位導遊,帶我們去看古代巴比倫的遺址……”於是他接著繪聲繪色地將故事一段一段地講下去,緊緊抓住了聽眾的注意力。演講若以這種方式作開頭,簡單明白,又不容易失敗。故事情節一層一層展開,人們絕對願意知道以後將發生什麼事情。

——列舉突出的實例作開端

一般的聽眾長時間靜聽抽象的議論,會感到不耐煩。而講實例總是比較入耳,有興趣聽下去。那麼,為什麼不先講實例作開端呢?可有些演講者,他們總覺得應該先做一點概括的議論較好。這是完全不必要的。用實例作開場白,引起興趣,然後再接續一般的陳述,反而使聽眾容易接受你的觀點。

如下麵瑪麗瑞艾蒙德的這篇演說開場白就非常讓人喜歡。這是她在法律尚未禁止未成年結婚之前,於紐約婦女選舉協會上作的演說:“昨天,當火車經過離此不遠的一個城鎮時,我忽然想起數年前在那裏發生的一樁婚姻;因為在這紐約州中至今還有許多婚姻都像這樣輕率。所以今天我願意詳細地描述那樁婚姻的情形。那是在12月12日,該城中某高等女校的一個年齡15歲的女孩子,遇見了附近一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到12月15日——即相識3天後,他們虛報那女孩子為18歲而領了結婚證書,因為依據法律,到這個年齡就可以不用取得父母的許可即能結婚。他們領到結婚證後,便立刻去找一位牧師證婚(那女孩是天主教徒),但那牧師拒絕了他們。不久,那女孩子的母親聽說了這件事,然而在她等到她的女兒之前,沒想到這對年輕人已擁有了合法婚姻。於是新郎和新娘就在旅館裏同住了兩天兩夜,但之後他卻拋棄了她,再也不和她同住了。”講完這一實例後,她再詳細闡述反對未成年結婚的觀點。

這樣的開場白,自然、真實、具體,聽眾感到親切,願意再聽下去,也樂意麗不是勉強地接受演講者的觀點。

——拿出實物給聽眾看

俗語說:“百聞不如一見”。有時先拿出實物讓聽眾見識見識,再來介紹它,這樣能一下吸引聽眾的注意,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一位錢幣專家,他一開始演說,先用兩個手指頭拿著一枚錢幣,高舉過眉,聽眾都把目光聚集在這錢幣上後,他才說:“在場的人中,有沒有看見過這樣的錢幣?有人知道這是塊什麼錢幣嗎?”他問完後,再繼續講,聽眾自然跟著他的思緒跑。

一提出一個問題作為開端

有時在演講中,一上台就可向聽眾提出問題,讓聽眾和演講者一起思考,使聽眾從頭到尾集中注意力聽講,以印證自己的想法和演講者的看法是否相同,是否正確。隻要提出的問題是聽眾關切的,是聽眾迫切想知道麗又感到困惑的,這種方式,一定能像一把鑰匙一樣,開啟聽眾的心扉,使演講者進入他們心中。

——先引用名人名言開始

在一定的場合和演講某些種類問題時,一開始,就恰當地引用名人名言,是最巧妙的方法。因為既稱“名人名言”,就意味著它在群眾中有影響力,有權威感,受人信賴,也易讓人接受;也表示在名人論述那個問題上,其理論深度已達到相當水準,在這個基礎上再闡述發展,定能吸引聽眾。

有一個教育家在以事業成功為題作演講時,先引用著名大演說家卡耐基的話說:“世界上的最好的獎品——榮耀與金錢,隻贈與我們一件事,那就是創造力。什麼是創造力呢?讓我告訴你們,就是不必別人的指導,而能做出正確的事情,並獲得成功。”

演說辭以這樣的開場白,緊扣演說主題,又層層提問,造成懸疑,定能使聽眾急於想知道下文,而回答又言簡意賅,發人深省,在這樣的基礎上,演說者再歹d舉大量生動的事例,從理論上展開對“創造力”在事業上成功的作用,如此一分析,當然會把聽眾的思緒弓1人你的談話裏。

——首先將題材與聽眾的直接利益“掛勾”

人們都關心對自己有好處的事。如果以與聽眾直接相關的題材開始講,就很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可有些演講者不善於使用。例如,在演講《定期檢查身體之必要》這一主題時,有位演講者這麼說:他先說《延年學會》成立的曆史和組織,以及各項工作之情形。真可笑!聽眾們當然毫無興趣去留意這種學會成立的曆史,他們關心的隻是他們自己的生活。

為什麼不先說出該學會和聽眾之間存在的關係呢?可以這麼說:“你們知道按人壽保險的調查來看,你們還能夠活多少年嗎?據壽險統計學家說,你的壽命還剩下你現在的年齡與80歲之差的三分之二。譬如你現在35歲,那你現在的年齡和80的差數是45,那以你剩下的壽命為45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說你還能活30年。…·一這樣夠嗎?不!不!我們都願意活得更久。可是這調查是根據幾百萬人的紀錄而得的。那麼,你我有超越這個數目的希望嗎?有的,隻要適當地留心就可以的;而這第一步就是要有一個詳細的身體檢查……”然後,如果再詳細述說為什麼要定期檢查身體,聽眾對於這種“延年學會”的工作就感興趣了。開頭就講曆史和組織,太死板也太無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