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趙明晨

《秋風無語》這本散文集曆時三年,現在就要付梓印刷了,但自己總感覺還有些話沒有最後說完。關於這本散文集的寫作初衷和寫作過程,在《秋風無語》—文中,我已作了詳細交代,不再贅述。

從事文學創作同做其它任何事情一樣,僅僅依靠個人的努力還是遠遠不夠的。在這裏,我要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鼓勵、支持我在文學創作道路上,一直堅持往前走的各級領導和我的良師益友們。假如在我的一生中,我沒有遇見他們,也許我的人生軌跡和生命曆程則將是另一番景象。

讓我對作文產生興趣的啟蒙者,是我的中學老師趙天榮。他在中學從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以自己對語言文學的豐厚學養,以及對學生作文基礎的紮實培訓,為我在以後工作中從事公文寫作,以及在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提供了紮實的語言文字基礎和較豐富的文學知識源泉。雖然他現在已經英年早逝,但我還是要衷心地感謝他,這本《秋風無語》散文集也是學生告慰老師在天之靈的最好禮物。

讓我對文學產生興趣的引領者,是我在部隊時所遇到的諸多愛好文學的戰友們。也許正是由於他們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文學表達,以及鮮明、生動、風趣的文學語言和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學作品,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並最終使我對文學創作產生興趣,也才有可能使我在今天收獲一份自己耕耘的文學成果。他們是我原所在部隊的某營副教導員李占恒,後調任軍區政治部創作室,成為部隊的知名作家。他曾在我原所在部隊某連深入生活,並寫出中篇小說《連長的婚事》,發表於《解放軍文藝》,在部隊產生過較大影響。我原所在部隊機關的副主任王會權愛好文學,曾在文學雜誌上發表過短篇小說,後調入廊坊武警指揮學院工作。原《東北後備軍》雜誌主編高明生,其氣勢恢弘的報告文學作品令我欽佩,讀後受益匪淺。原某部隊副政委陳貴斌,《把握曆史趨勢的偉人》一書的作者,他與我雖然隻有一麵之交,但他曾親手贈送我一本自己創作的文學作品,至今,我對此仍心存一份感激。我原所在部隊的戰友孫文同、張俊山等等,他們也都是我在部隊工作期間所曾經遇到過、並對我在文學創作上產生激勵和影響作用的良師益友。

讓我邁進文學之門的是開發區的各位文友。他們是李秀文、盧書寧、王增福、馬小平、徐兆傑、曲文學、周德良等等。特別是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協會會員、中國散文詩詩歌協會會員、世界華人詩歌協會會員、遼寧省詩歌協會副會長、營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營口市詩歌協會會長、鮁魚圈區作家協會主席李秀文先生,在工作的百忙之中,能抽出時間給我這本散文集作序,我更是不勝感激。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鼓勵、支持和幫助,才使我能夠戰勝自我、克服惰性,並最終在文學創作上有所收獲。

讓我真正走上文學之路的是全國詩歌協會副秘書長張同吾先生,胡世宗老師,《詩潮》、《遼河》、等文學期刊,以及《營口日報營口開發區版》、《山海潮》雜誌的總編和編輯們,他們是李秀珊、白風德老師等,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鞭策和鼓勵,才使自己的文學作品登上文學期刊的大雅之堂,並進一步激發了自己從事文學創作的自覺性。

為我提供舒適和寬鬆文學創作環境的是檢察院的張繼華檢察長,以及院黨組的各位領導們。他們是曹剛、孫厚德、苗風好、顧玉波、李大偉、高慶寶,還有那些平時為我打印文稿,並教會我電腦操作的同誌們,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鼎力支持和大力協助,才使我從事文學創作成為可能,在此我由衷地感謝他們。

原開發區委的老領導李述昌、張天放,對我從事文學創作亦表示積極支持,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理解、認同和關愛、才使自己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實,越走越寬廣,在這裏也一並向他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二零一一年八月於未名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