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陰麗華如常早起與劉義王和劉陽用早膳。
劉義王依舊問陰麗華:“母妃,父皇昨夜還是沒來?”
陰麗華溫柔一笑,回道:“父皇近來很忙。”
劉義王卻說:“昔日父皇再忙亦會過來陪母妃,看兒臣與陽弟他們。”
陰麗華愣了一下,她沒想到劉義王會這麼說,她勉為一笑說:“那是因為你父皇如今比昔日都忙。”
劉義王半信半疑,卻沒有再問,低聲道:“兒臣明白了。”
陰麗華看著劉義王失落不已的小臉,麵上雖然還是柔柔地笑著,但心裏卻隱隱作痛,原來劉秀對於她而言,其實已經是不可失。
陰麗華雖然麵上含笑,一旁的劉陽卻能感覺到陰麗華其實並沒有笑,這讓他不免難過。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能讓陰麗華真正的笑,他隻是默默地夾起他平日裏最愛的香栗餅給陰麗華。
陰麗華愕然地看向劉陽,隻見劉陽眼巴巴1地看著她,千言萬語皆彙聚在那關切而溫暖的目光裏,陰麗華看著,不禁眼含熱淚,莞爾一笑。
劉陽正驚詫不解陰麗華眼中隱含的淚光時,卻見到了陰麗華的笑容。這一次,他能感到陰麗華笑容裏的真切,於是他對著陰麗華也笑了。
劉義王見此,也不甘落後,連忙夾了一塊她喜愛的棗泥糕給陰麗華。
隻見陰麗華嘴角的弧度越發明顯。陰麗華先是吃了一口香栗餅,再吃了一口棗泥糕,笑道:“都很好吃,母妃第一次發現這兩樣東西竟如此美味。”說到這裏,陰麗華先是給劉陽夾了一塊香栗餅,再給劉義王夾了一片棗泥糕,問:“母妃如此你們可知是何作為?”
“禮尚往來。”陰麗華話音剛落,劉陽便答了出來。
劉義王對於再次被劉陽搶先自是不甘,她當即對陰麗華說:“母妃你再問。”
陰麗華自是曉得劉義王與劉陽兩人感情雖然要好,但總愛爭強好勝,好在彼此隻在學問上一爭長短,贏者有贏者的歡欣,卻不炫耀,輸者有輸者的風度,不甘而後奮起,如此也能相安無事。陰麗華看在眼裏不曾阻撓或改變,素日也樂於參與其中。如今聽了劉義王的話,她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問道:“何為禮?”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陰麗華話音剛落,劉義王與劉陽便先後答了出來。
陰麗華不禁為之自豪,她再問:“為何要禮尚往來?”
劉義王馬上回道:“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故而要禮尚往來。”
這一次,劉陽並沒有與劉義王搶,卻在劉義王話落之後補充說:“禮尚往來其意乃是說以對方對待自己之態度與方式對待對方。方才兒臣與王姐各贈心愛之食予母妃,母妃便意之回贈兒臣與王姐,便是此理。”
陰麗華為小劉陽一本正經地說出這樣的話而失笑,她說:“你們都是母妃的好孩子,真聰慧。時辰已不早,若為飽腹,趕緊用膳,不可去晚了。”
“兒臣知道了。”劉義王與劉陽異口同聲地應道。之後,兩人又各自吃了點膳食,待陰麗華離開膳桌後,他們也緊隨其後。
陰麗華如常將一雙兒女送至宮門才回轉。回去後照顧陸續醒來的劉蒼、劉中禮、劉荊。之後,陰麗華就在兒女繞膝中打發了一日的光陰。
劉義王和劉陽高高興興地去學習。一日下來,如往常那般聚精會神地聽博士授課。他們在胎兒時期,陰麗華便給他們念書,又早早給他們啟蒙,多少能聽懂一些,故而並不像劉輔與劉英等覺得枯燥無味、晦澀難懂而致昏昏欲睡,更何況有備受博士讚譽的鄧禹的三子鄧襲、鄧珍與鄧訓為伴,為榜,為競。
一日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鄧襲由於感念在府時便多受陰家照拂,再加上劉秀的授意,進宮以來自是領著弟弟們與劉義王及劉陽親近。往日裏學畢自是與劉義王、劉陽一道離去。而這個時候,劉義王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牽著鄧襲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