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1 / 2)

建武九年(公元33年),劉秀征集糧草,調動軍隊,準備第三次西征。

此時,移居翼城的隗囂,獲悉漢兵即將前來的諜報,憂心如焚,失去了河西竇融,缺乏軍需,而與漢兵交戰敗退,輜重又盡棄。翼城人多糧少,食物供應不足,有朝食而無晚餐,隗囂為此抑鬱成疾,越思越恨,最後悲憤而死。

隗囂死後,王元和周宗即立隗囂次子隗純為王,總兵據翼城,後向公孫述納幣稱臣乞援。

公孫述複遣大將田弇、趙匡率兵押糧到翼城,援助隗純。

四月,劉秀令馮異行天水守事,率軍進攻翼城。然而,隗純因為有公孫述撐腰,守得十分牢固。馮異攻打數月都不能攻下。

這時,留屯長安的來歙,上書給劉秀,曰:公孫述以隴西、天水為藩蔽,故得延命假息。今二郡平蕩,則述智計窮矣。宜益選兵馬,儲積資糧。昔趙之將帥多賈人,高帝宣之以重賞。今西州新破,兵人疲饉,若招以財穀,則其眾可集。臣知國家所給非一,用度不足,然有不得已也。

劉秀覽書,深以為有理,當即詔令有司積穀,隨後召見來歙與馬援。

當來歙與馬援應詔而至時,陰麗華正在協助劉秀整理奏疏。待他們見過禮,劉秀便當著陰麗華的麵和他們討論起戰略事宜。他們對此各懷心思,臉上卻皆不顯分毫。

剛議畢,萬福便來報:郭況有要事稟告。

陰麗華聞言,自是識趣地與來歙、馬援一道離開。

來歙終於又見到了陰麗華,而且難得一次與陰麗華如此****,卻偏偏多了馬援的存在。來歙心頭第一次看好友馬援有些不順眼。

而馬援自是不察來歙心思,他正為得此良機而一喜,他對陰麗華說:“陰貴人請留步。”

陰麗華停下腳步,回過身,看向馬援,問:“不知馬將軍有何事?”

馬援對陰麗華說:“昔日微臣夫人蒙聖恩進駐宮中,王後與貴人多有照拂,微臣不勝感激。然微臣夫人行事1素來不甚穩妥,若有冒犯之處,但請貴人見諒。微臣今幸得陛下信用,萬死難報聖恩,惟有對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雖然馬援的話說得有些前言不搭後語,但陰麗華卻明白了。馬藺氏想必回府後對馬援說了宮中諸事,馬援這番話一則是感謝她昔日對馬藺氏母女的照拂之恩,二則是為馬藺氏昔日的過失而道歉,三則是向她表明心跡――他馬援隻忠於劉秀,言下之意便是他馬援不會是陰氏的人,也不會是郭氏的人。陰麗華微微勾了勾嘴角,對馬援說:“將軍對陛下一片忠心,實在可敬。至於昔日往事,已然不值一提,將軍往後隻管盡忠盡責便是。不過,世間諸事皆有因果,將軍與夫人亦要好自為之,凡事大可三思而行。”

馬援是個聰明人,自是明白了陰麗華的言外之意,他當即回道:“微臣定當謹記貴人所言,不負貴人與陛下所望。”

陰麗華對此微微淺笑,不言。

馬援了卻了心事,心頭倒是一鬆,兩年來的忐忑頓時蕩然無存,為免往後再有牽扯,他自是不願與陰麗華多言,便自請告辭道:“如此,容微臣與來將軍先行告退。”

陰麗華回應道:“馬將軍自可先行離去,來將軍恐怕須得多留片刻。方才陛下離開之前,對來將軍另有吩咐,令本貴人轉達。”

方才離開的時候,劉秀的確對陰麗華私語了一會兒,馬援對此亦是看在眼裏,自是不疑陰麗華所言,恭順地告退離去。

來歙見此,心裏雖然歡喜,但待馬援離開後,他不忘恭問陰麗華:“不知陛下尚有何吩咐?”

陰麗華笑道:“那不過是敷衍之詞,來將軍不必當真。”

來歙聞言,愣了一下,而後不禁揚起了嘴角,不管陰麗華如此是有何用意,他都甘之如飴,隻願時間1不會那麼短暫。

陰麗華見來歙臉上隱隱露著笑意,不禁莞爾,她對來歙說:“一直以來,想必妾二哥多有麻煩將軍。”

來歙此時並不知陰興已然盡告陰麗華,自是問:“貴人何出此言?”

陰麗華笑了笑,道:“將軍可能有所不知,妾二哥素來對經書興致不篤,往日裏並無搜集之習慣。二哥雖受妾之托,然若無與妾同道之人相助,定必不會如此順利得到。一日,妾好奇相問,方知一切乃是將軍之功,妾不勝感激。一直欲對將軍致以謝意,卻苦與無良機。今日有幸,遂就此機,聊表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