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張馳並濟人生自在有方圓(17)(1 / 2)

眾大臣紛紛效仿,羊隻很快被分發完畢,眾人皆大歡喜。

此事傳到光武帝耳中,甄宇得了“瘦羊博士”的美譽,稱頌朝野。不久在群臣推舉下,他又被朝廷提拔為太學博士院院長。這難道不是吃小虧占大便宜嗎?

溫州有位商人劉老板,非常精明,以“吃虧”贏取信譽不失為一種精明。在陝西銅川開了家機電設備公司,一次,有個老客戶來買電器配件。客戶火燒眉毛要得急,因為拿不到這個配件,其所在的企業停工一天將損失5萬多元。

劉老板找遍了所有的公司,都沒這個配件。他安慰客戶不要著急,並保證在一天之內一定把貨找到。劉老板親自出馬打的直奔西安,誰知西安也沒貨。於是連夜乘機飛赴杭州,下飛機已是淩晨3點。他付了幾百元車費又打車趕往溫州老家。

在溫州,經過多次折騰聯係後終於買到那個奇缺的電器配件。為了趕時間到溫州機場,出租車路過家門口,他沒有叫停以探望二老。當他把貨交到客戶手中時,一看表,正好24個小時。一個300元的配件,頂多賺30元的利潤,但劉老板除受累受餓不說,還付出了3000多元的路費。

客戶的企業第二天敲鑼打鼓送來大匾,還帶上當地媒體……很快,劉老板甘願吃虧的事在業內流傳,其公司生意也就日益興隆。

甄宇吃小虧牽走了小羊,卻被皇上器重;劉老板為了給客戶買配件,虧了幾千元,但與他日後賺取的千萬元財富相比,又算得了什麼?故意吃虧不是虧,而是有著深謀遠慮的精明之舉。吃小虧占大便宜,古今亦然。

然而,在我們的工作環境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便會得到大家的尊重,無疑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也有著極大的幫助,而且有一個愉快的工作氛圍,可以使我們忘記工作的單調和疲倦,也使我們對生活能有一個美好的心態。遺憾的是,我們常常聽到不少人對怎樣處理好辦公室裏的人際關係感到棘手,抱怨甚多。其實,隻要我們為人正直,用心並努力,肯於吃虧,做個受人喜愛的同事並不是很難的事。

然而總是有許多人在單位裏、在同事中,考慮的問題通常就是:“他得到了什麼?他得到了多少?”“他做了什麼?他做了多少?”“他為什麼得到的比我多?”“為什麼我幹的活比他多?”

一些人與同事的關係搞得非常的不好,正是因為過於計較自己的利益,甚至是錙銖必較,老是爭求種種的“好處”,時間長了難免惹起同事們的反感,無法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且他們總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傷害了同事,最後使自己變得孤立。如果對於那些細小的,不影響自己前程的好處,多付出自己的一份謙讓,比如單位裏分東西不夠時少分些,一些榮譽稱號多讓給即將退休的老同事等等,再比如與其他人共同分享一筆獎金或是一項殊榮等等,這種豁達的處世態度無疑會贏得人們的好感,也會增添你的人格魅力,會帶來更多的“回報”,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俗語所說的“吃小虧占大便宜”這個道理。

理財經商也是這樣的,20世紀買保險的時候,銀行利率是10.98%,當時的保險品種利率是8%,多少人打著算盤笑那些買保險的人是傻瓜。9次降息後,笑的人又是誰呢?商家附送贈品是為何?笑臉相迎,稱好貨物後又抓一把給你的老板娘又是為何?

婆媳相處之道,夫妻和睦之道,乃至社會人際關係又何嚐不是如此。再有遇到挑選肥羊和瘦羊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咬咬牙挑小的拿。此時此刻大便宜正在向你呼喚。

日本有一家奇士達公司,其經營理念是“吃虧就是占便宣”。對於以利益為目標的企業來說,這種經營理念,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打個比方說吧!最吃虧的人,便是菩薩了!菩薩處處不與人計較,什麼屈辱、低下的、卑賤的事都做,隻要有益眾生、有利眾生的,他都撿起來做,隻盼眾生明理,隻望眾生成佛,結果,誰成佛了?它自己成佛了!

沒想到那最吃虧的竟成佛,而處處不吃虧的眾生,反而一直當眾生!

精明過度的人總是盯住眼前的一點私利,他們為人處事的標準就是:人不利己,堅決不交;事不利己,堅決不為。這種人做事的風格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怕別人拿走了他們的錢。這種人隻有在不讓自己吃虧的時候,才能表現出才能和魄力。

成功的人都是很聰明的人,最明白吃小虧占大便宜的道理,精明的人,其事業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失敗。

成功的人總是不惜血本來招攬人才,然後通過人才使他們成功;而失敗的人總是因為不想吃虧,隻想占便宜而失去人心,然後由人才匱乏和事業無助走向失敗。

在《菜根譚》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