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優雅地出席社交聚會(2)(2 / 3)

84 如何在聚會上贏得好感

電影裏麵的演員往往會分出領銜主演、主演、配角和群眾演員。故事情節的設置都是圍繞領銜主演和主演展開的,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會隨著主角們命運的悲歡離合時而膽戰心驚、時而興奮不已、時而斷腸悲痛。可是對電影裏次要角色的好歹死活卻漠不關心。

我們人類的這種認知特點其實不僅僅限於在看電影時,也反映在待人處世的整個態度上。有些偏激的人說“別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說的基本就是這一個意思。

對我們來說,今天早飯吃什麼、一天刷幾次牙、上班穿什麼鞋等等瑣事,遠遠要比美國選出了第一任黑人總統奧巴馬、印度尼西亞發生火山爆發、全球正在變暖、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之類事情重要得多。

比如兩口子在一起過日子,平時嘮的全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你今天吃早飯沒?”、“晚上幾點回來?”、“你沒刷牙吧?有口氣!”

為了營造親密的交往氣氛,善於社交的人會不厭其煩地關注他人的生活細節,也就是盡可能多地嘮一些家常話。當然他們並不是真的對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感興趣,而是為了表現對對方的關懷和體貼,給交往對象一種像明星一樣備受關注的感覺。還不能聽過了就算完事,必須牢牢地記在心裏。

試試看吧。如果前段時間見麵時單位的某個經理曾經跟你提過家裏在搞裝修,這次你們一起出去吃飯,你就可以問他到底裝修得咋樣了。如果某一天聊天時老板曾經跟你抱怨過剛買了一雙新鞋特別擠腳,這次同事們一起去歌廳唱歌,你就可以抽空問問老板截止到目前為止鞋和腳丫子的矛盾處理得咋樣了。如果有個客戶今天和你一起吃飯時提及自己天天堅持跑步,那隔一段時間,又在酒桌上碰到,你就可以繼續追問他還堅不堅持跑步,要是得到肯定的答複,你就可以讚美對方毅力真強。

這麼做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使對方產生一種自己與眾不同、令人難忘、在人群中跟群星一樣燦爛的感覺。如果隻有你能給對方這種感覺,對方當然會因此對你產生強烈的好感。這就是“持續關注對方的生活瑣事”的技巧,核心的做法是在不同的場合持續地關注對方的情況,不管事情有多微不足道。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如果你心不在焉的話,你就會把事情和當事人記錯,或者很快忘記某些事情,以後想說的時候根本就想不起來。

善於社交的人不是天生的社交家,善於社交的人也不是什麼也不做就立刻能嫻熟於社交的。他們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交往對象,就像老教授研究學術一樣認真。很多善於社交的人會準備專用的筆記本或者在電腦上建立特別的文檔,記錄平時交往中,所積累的有關熟人的性格、能力、家庭情況、興趣愛好、說過的特別的話等情況,沒事就拿出來翻閱,反複揣摩思考。

等到下一次見麵時,就可以根據以往的了解問詢對方的近況。“瑞敏啊,什麼時候和對象結婚啊?你這戀愛可談挺長時間了。”“王總,你兒子考上那所大學了?”“上次你住院可挺嚇人的,現在身體恢複得怎麼樣了?”“佳美,我可想死你了,你現在還在原先那家外貿公司麼?”

在人們麵前提到對方生活中曾經發生的大小瑣事,意味著一直惦記著對方,沒有把他們忘記。這的確會給人一種自己在世界上是很重要的感覺。

“持續關注對方的生活瑣事”這個技巧最有殺傷力的時候,是在提及對方某一特定個人成就的周年紀念日時。比如去年的今天上司被提拔到現在的職位,老同學三年前的今天考上了公務員,這些都非常值得一提。除了在聚會上當麵祝賀以外,要是和對方不在一起,采用打個電話、發一封電子郵件、寄一張卡片給對方等方式也很有效果。

小技巧:持續關注對方的生活瑣事

平時和人打交道時,應該像機場調度員密切關注機場上的一切情況一樣關注談話對象的生活細節,等到以後再見麵時(其中當然包括聚會時)挨個提及,這種做法能營造一種非常親密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