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沒過多久,曇花開始凋謝,它那“一現”的風采也隨之結束了。

有人認為,曇花雖然美麗,可生命短暫,沒有可取之處。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曇花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它卻給人們帶來了美好的享受。正如人的生命,有的人活的時間雖然很長,但對社會毫無貢獻,有的人生命雖然短暫,卻放射出奇光異彩。你說哪種生命更有價值呢?

1. 開頭不錯,將曇花和眾多大家熟悉的花進行比較,重點突出曇花的新奇,吸引大家閱讀後麵的內容,棒!

2. 對曇花開放的過程觀察仔細,描寫得更是生動形象,仿佛大家的麵前正好有一盆正在盛開的曇花呢!真佩服黃瑋同學的描寫功底啊!

3. 結尾巧妙,由寫曇花自然過渡到寫人,使文章更有深意,不錯!

指甲草

山東 陳豔豔

春天的一天,我找來幾個小瓦盆裝滿土,然後種上指甲草籽兒,澆足了水,在門口的牆根擺成了一溜兒。

過了幾天,那幾個小瓦盆裏都萌生出令人欣喜的嫩芽,好嬌小,好可愛。漸漸地,那些嫩芽都長成了倒“人”字形。又過了些日子,嫩芽長高了,枝葉向四周的空間伸展開來,主幹和我的大拇指一樣粗了,葉子也綠得發亮。

一天,我發現幾株指甲草一順兒向南歪斜,我不明白怎麼回事,就把花盆轉半圈,讓指甲草向北歪斜。可是,沒過幾天,指甲草的枝葉來個向後轉,又都臉兒朝南了,而且從不同的位置上不約而同地把身子向南探過去。我猛然有所領悟:植物的向光性使指甲草的枝葉努力伸向陽光照來的方向。

由於陽光的愛撫,到了夏天的時候,指甲草已長成約70厘米高了,不久,指甲草開花了,粉紅的、玫瑰紅的、橘紅的,漂亮極了,誰看了都會感到賞心悅目。

指甲草的花不隻可以觀賞,還有不少用處,把它的花搗爛成糊狀,加上點兒白礬,捏一點兒放在指甲上,再用絲瓜葉包上,用細線綁好,隔一晚上,指甲就變得紅豔豔的。要是再連著包一遍,指甲就變成了深紅色,非常好看。據說,用指甲草花包指甲,還能清熱解毒呢。這大概就是指甲草名字的來曆吧。

指甲草的花落後,就結出不少“小桃子”。待“小桃子”成熟後,我把裏麵的籽兒小心翼翼地摘下來,曬幹包好,等明年再種。

深秋時節,指甲草的枝葉枯萎了,把它從花盆裏拔出來,收拾好。誰要是扭了胳膊崴了腳,用一株指甲草熬水去擦洗,就能很快地消腫止痛。農村人常用這種經濟實用的方法治病。所以不少家庭的牆上常常高高地懸掛著幾株完完整整的指甲草。

種指甲草,用指甲草,使我對指甲草產生了敬意:指甲草不像茉莉花那般沁人心脾,也不像牡丹花那樣富麗動人,但它卻有著一種實實在在的奉獻精神。

啊,我喜愛你,指甲草!

1. 從自己種指甲草的過程中來描寫指甲草,讓人感覺真實、具體。

2. 抓住了指甲草的美麗和實用來寫,很有重點啊!

3. 寫出了指甲草給自己的啟發——要有事實在在的奉獻精神,使得文章很有深意哦!

4. 結尾簡潔、自然地抒發了自己的感情。

台灣竹

河南 李林

我愛台灣竹,愛它那新綠的生命,愛它那修長的姿態,更愛它那謙遜的品格。

我愛台灣竹的綠。一個不大的花盆裏,生長著十幾株台灣竹,仔細打量,莖是淡綠的,葉是墨綠的,芽是新綠的,都是那樣蒼翠茂盛,凝成了那盆台灣竹綠色的整體。輕風一吹,那濃淡相間的綠色互相掩映,綠得像要從葉尖流下來似的。

我愛台灣竹修長的體態。台灣竹細而直的莖有尺把高,莖的頂端簇擁著一堆葉子。說是簇擁,其實排列有序,每層都長著兩三片綠葉。數一數,幾層加在一起,足有十四五片。修長的綠葉成線條狀,自然地向外展開,每片葉子上都有縱貫葉子兩端的脈紋,遠看就像盛開著的“綠色的花朵”。少女都以身體苗條引以自豪,台灣竹在植物世界裏恐怕也算得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公主”吧。

有人認為台灣竹不開花,其實每年百花盛開的時節,台灣竹也悄悄地開出一朵朵潔白的小花,隻是很少有人注意這些。因為這花實在太不起眼,太不引人注目了。但它卻不管你欣賞與否,默默無聞地為大自然傾吐著自己的全部芳香。是啊,越是普通就越是偉大,越是平凡就越是具有一種樸素、謙遜而充實的美。

我愛台灣竹。

1. 開頭不錯,用排比句寫出了台灣竹吸引自己的地方,總領全文!

2. 對台灣竹的“綠”、“修長的體態”和“謙遜的品格”進行了細致、生動的描繪,讓人對台灣竹有了一個全麵的了解呢!

3. 結尾點題,照應開頭,也抒發了自己的感情。

物品展廊

心愛的銅車馬

湖南 田甜

昨天,爸爸從福州開會回來,帶了許多工藝品。不過,我最喜歡的要數仿秦陵出土的二號銅車馬。

銅車馬外麵套著一個長約22厘米的玻璃盒子,整個車馬全部用銅鑄成。底座是由木頭雕刻成的,上麵鋪著一層紅絨布。一位英勇無比的禦馬俑正駕馭著四匹駿馬拉的馬車向前疾馳。

拿掉盒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四匹駿馬的脖子上都戴著一個鈴鐺,嘴裏還咬著一根嚼子,鬆開它,馬才能跑出極快的速度。四匹駿馬有的昂首闊步,有的引吭嘶鳴,有的四蹄騰空,有的鬥誌昂揚,真有“馬踏飛燕”的氣勢,讓人看了信心倍增。

馬車的最前端坐著那位神采飛揚的禦馬俑,他正聚精會神地駕馭著四匹戰馬,像要馬上趕到殺敵的戰場,為國立功。他後麵是一個能坐得下一個人的車廂。車廂頂上是一個大帳篷,四周垂下一圈流蘇,很有氣派。車廂的左右兩邊各有一扇窗戶,後麵還有一扇能開的門。遠看馬車,就像一座有輪子的亭子。我想,當年秦始皇坐在這樣的馬車上,一定感到威風十足吧!

整個銅車馬被塑造得非常逼真。尤其是馬車上禦馬俑的精神風貌與個性特征,刻畫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讓人真想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聽爸爸說,真正要看各種兵馬俑,要上西安。我期待著那一天。

1. 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對銅車馬進行介紹,思路清晰。

2. 對銅車馬的各個部分介紹得細致、具體,抓住了各個部分的特點呢!

一套茶具

北京 徐慶文

在我家的桌子上擺著一套精美的茶具,那是媽媽的得意門生特意從江西景德鎮帶來的,因為它來自那富有盛名的“瓷器之鄉”,所以家裏人十分珍愛它,我也十分喜歡它。

這套茶具拿來的那天,我曾經細細地數過,共有四個茶杯,四個小盤,兩個糖缸和一個茶壺,茶杯上圓下瘦,如同一個大頭娃娃;茶壺呢,一手叉腰,一手伸長,像個得勝的將軍,如果把它們放在一起,我又覺得它們像是母子。

遠遠看去,這套茶具像一頂玲瓏剔透的小帳篷。你看,那高高的壺蓋不就是帳篷尖嗎?那矮墩墩的茶杯圍成一個圓形,不就是帳篷四周的圍子嗎?

走近細細觀賞,用白瓷做成的茶具潔白中透著晶瑩,明亮中似乎能看見雪的蹤跡。如果走近,你還能從茶中或托盤裏找到你的影子。

這套茶具的每一件上麵都有—幅畫,而且完全相同,隻不過大小不同罷了。那是一個鄉村姑娘,她頭發微微發黃,身穿藍色的衣裙,樸素的穿著使她顯得格外莊重。她盤腿坐在石凳上,腿上架著一張古箏,手指好像在古箏上劃動。在她的背後是矮矮的柵欄,淡黃色的小花一簇簇、一叢叢,多美的一幅畫啊,它好像有著野花的芬芳,泥土的清新,使我越看越愛看。在每件茶具的邊上,都描有一道金邊,好像要圈住那要流出來的田園氣息,要鎖住那姑娘彈出的動人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