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謨一路護送劉曜的靈柩回到長安,向劉熙備說中原之戰一事。那劉熙不聽則罷,聽完呼延謨的陳說,不覺大驚失色:“既如此,呼延將軍,朕該當如何?”
呼延謨滿心熱望劉熙看到自己的老子被殺後會勃然大怒,下一步會傾全國之力和石勒拚個魚死網破的。可他聽到劉熙的這個問話,身心一下子涼了半截。思慮再三,呼延謨決定還是鼓一鼓這個傻家夥的牛勁,讓他去和石勒去拚命。
“萬歲,當下之舉,當舉天下之力,誓與石勒決戰到底,為先皇報仇雪恨。”呼延謨痛心地說:“石勒人馬眼下正虎視眈眈窺視長安,萬歲當振奮軍心,誓與石勒決一死戰。”
呼延謨這裏說的是信誓旦旦,意氣風發,可坐在金殿上的劉熙心裏自從看到他父皇劉曜的屍首那一刹那,心裏就哆嗦起來了。劉曜的屍首到了長安以後進行了安葬。安葬以前,劉熙給劉曜以皇帝的禮儀安排了一下。這一安排,必須要把石勒給劉曜的棺材換掉。這個空隙,劉熙親眼目睹了劉曜身首異處的慘樣,心裏受到了很大的震動。
劉熙感覺自己這兩下子半不如自己的父皇,父皇文韜武略都比自己要好。連父皇這樣的英雄人物都被石勒打成這樣,劉熙感覺自己真要和石勒打一仗的話,指不定會把自己打成什麼樣子。他心裏泄氣了……
呼延謨看出劉熙無心決戰,心中害怕,就再次勸說:“皇上,為了你的龍體安康,以臣之見不如領眾百官遷都上郡,讓臣領朝中將士在長安和石勒決戰。微臣一定恪盡職守,誓與長安共存亡,與石勒不共戴天。”
劉熙聽出來了,呼延謨這是在給自己出正經好主意,讓自己躲到上郡去,騰出長安作為戰地,留下呼延謨和朝中能征慣戰的將士在這裏抵抗石勒。主意絕對是好主意,可劉熙心裏另有打算。劉熙有個外戚叫蔣英,也是個大將,和呼延謨最大的區別就是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可偏偏老感覺自己本領很大,屬於“紙上談兵”的趙括的那一種人。這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呼延謨不是在中原打了敗仗了嗎?把劉曜都填進去了。劉熙害怕在用呼延謨抗擊石勒的話,長安之戰再把自己也給填進去。
“呼延將軍,你連日身隨父皇在中原征戰,身心疲憊,還是先歇息一下為好。”劉熙勸說呼延謨:“待孤王考慮一下,以備京師的作戰人選。”
呼延謨有點泄氣了,因為他知道劉熙手下的將領真正到了兩軍陣前會打仗的不多,可劉熙這麼辦呼延謨也無可奈何。
果然過了幾天後,劉熙起駕帶領文武百官向上郡而去,臨行前就把自己的那個親戚蔣英封為長安太守,統領長安人馬,準備同石勒作戰。呼延謨隻是作為一個偏將加入蔣英手下。蔣英令呼延謨帶領一萬人馬向函穀關進發,以防範石勒人馬從那裏進入關中,這令呼延謨非常擔憂。
再說石勒那一頭。石勒留下張付利度和李佼守衛青州和新安,以防東晉司馬氏的紀瞻督伺機再入中原找事,自己帶領石虎、張賓,統領十萬大軍直逼長安而來。石虎自己領一萬精兵做先行軍,直奔函穀關。